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双面侍卫长

最近有则新闻,谈的是侍卫长李银桥过逝后,某伟人的亲属李敏与毛新宇前往探望,并在八宝山现场引发部分群众骚动,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兴趣。

李某人暴得大名是在其与著名军旅作家权延赤合著的回忆录[走下神坛的某伟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该书刻画了大量某伟人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给群众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性的伟人形象。

在党史界,权延赤的名声与师东兵、叶永烈差不多,但是否这本书的可信度也要受到质疑呢?

我的观点是肯定的,不过问题不是出在作者一边,而是被采访人本身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

幸而有朋友在某伟人英文秘书林克的回忆录中发现这样一个细节。

在 1962年春,某找汪东兴谈过一次话,谈话内容主要是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他说,他发觉身边有老鼠,他提出某办公室党支部开展整风,整顿 思想作风,清除老鼠。汪东兴召开了某办公室党支部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包括了全体工作人员传达了某的意见,同时开始整风。在整风中,绝大多数同志都 严格要求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不足之处或者缺点,思想认识都有明显提高。与会同志也揭发出个别人有严重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 作风,并且有贪污和渎职的行为,此外,在他随某在外地视察工作时,曾向一些地方无偿索取各种物品的行为。虽经组织和同志诚恳和耐心的帮助和教育,但他 始终不肯做认真的自我批评,他辜负了某和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与培养。

某一贯反对特殊化,更不能容忍和姑息贪污、渎职行为。当他 知道群众揭露的事实后,便果断决定将该同志调离中南海,另行分配工作,虽然这位同志在他身边工作多年。某还从稿费中拿出几千元派人到各地一一退赔并道 歉,以挽回该同志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件事使在他身边的所有同志都深受教益。

对照李银桥的简历,相信大家都会发现什么。

李银桥(1927.9—2009.9.22),1927年9月生于河北省安平县,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1947年8月到1962年4 月先后任某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1962年4月,李银桥和夫人韩桂馨调离前往天津工作,临别之际,某手书《七律·长征》相赠。

林克的回忆录当然也有拍马屁之嫌,但有些事情还是讲了实话。

一网打尽

本文写于2009-10-25

仔细地把Galleon的内线交易案来龙去脉扫了一遍,只有一句话:SEC此次下手太狠。

不提Galleon的老大Rajaratnam的数十亿身家。

泄露消息的共谋者档次也非常高,IBM的Moffat是公司的明星经理,原本联想收购IBM就打算请他做CEO。

Mckinsey的Kumar更是我个人非常佩服的一个合伙人,开创了“知识解决方案外包”这一领域。

联系起香港的情况,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阿

的共谋者档次也非常高,IBM的Moffat是公司的明星经理,原本联想收购IBM就打算请他做CEO。

Mckinsey的Kumar更是我个人非常佩服的一个合伙人,开创了“知识解决方案外包”这一领域。

联系起香港的情况,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阿。

梦回80年?

本文写于2009-12-17

整个事件就是一出荒诞剧。

10月22日,恒基地产与培新集团合资建设的天汇88顶层,创下每平方英尺7.128万港元的天价,刷新了 英国伦敦Hyde Park旁一处地产创下的地价纪录。社会各界一时喧哗,连IMF和ADB也在媒体热炒之后,专门发布报告表达自身对香港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忧。那时的主基 调,是美元贬值与新兴市场的泡沫。

短短2个月,现在香港金管局局Norman Chan又一次表达了对香港金融形势的担忧,但这次的方向不在是资本流入,而是潜在的资本流出风险。港股自前期高点已下探10%有余,不少欧美的基金经理 更是早早地宣布打烊,纷纷赶往加勒比海度假。略具讽刺意味的是,2个月前泡沫的标志,天汇的天价也被同行质疑是营销手段,存在未公布的附带条款。

2个月间,发生了什么?

Dubai 的Nakheel偿债危机,与希腊的信用评级下滑。但这都不是重点,Dubai尽管深陷债务泥潭,但如今的产油国领导断不是30年前那些被石油美元冲昏了 头脑的无知酋长,只懂得将其资产放在伦敦和纽约的保险柜内,如今的他们已在石油高涨之际,留下了充足的储备。除却伊朗与委内瑞拉,OECD成员国基本不存 在刚性财政需求倒逼产能扩张的情况。Dubai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们信心在危机过后的过分敏感。

而希腊的信用评级下滑,更多的是由于希腊弱 势左派政府在国内两派政治矛盾无法调节的背景下,不得不屈从于民众过分福利的要求所引发的财政纪律涣散,而非其经济形势本身的问题。这一点,从 Ireland的危机处理结果也可见一斑。如果欧盟的介入能对希腊政府的行为有所约束,问题恐怕只是一场茶杯中的风暴。

真正的干扰来自于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它们出奇的好,好到当经济学家还在预测11月的失业率在经过季节性调整之后,应该上探10.3%,却突然扭转了趋势,下探了0.1%。好到JPM最近的报告认为4Q GDP growth应该在4.5%,几乎接近中国的水平。

突 如其来的好消息,造成了投资者的慌乱(事实上,有那么一瞬间,我也是如此)。但仔细思考,除却GDP与非农就业报告,好消息实际上主要围绕着商业库存周 期。观察近期的数据,商业库存和工业品订单均战胜了预期,但终端消费与国际收支实际上并无太大的起色。从11月核心CPI价格低于预期的涨幅,我们可以看 到需求的不振;而总是随着油价涨涨跌跌的国际收支,在刨除油价的影响后,竟赫然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在进一步扩大。4Q的数据改善主要还是来自于产业 链的Re-stocking。至于失业人数的下降,我更愿意套用Re-stocking理论,将其解释为对企业前期过分laid off的一种补偿。11月份开始下滑的Non-manu PMI或许即将在12月临时工用工高潮结束后,对1Q的失业率产生作用。介于服务业在美国产业中的比重,其不景气的负面影响应远高于制造业的改善。

美 国的根本问题在于其自身已无法支持其强势的美元。提高如今微薄的资本回报率,要么急速地相对世界其他国家提高生产效率,要么来一次彻底的贬值。提高前者有 两个途径,一是科技革命,1973启动的信息革命就曾经见证了其威力,但一方面是各国均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的曙光似乎怎么也看不清,即 便来了,是否为美国所独享也是个问号。二则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这一点提高与失业率的下降实际上是互相抵触。也许正如Summers所说,只有一 次大规模的贬值趋势,才能恢复美国制造业,乃至于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在经济指标上的反转,应该体现在国际收支。

基于Summers的 论点,Bernake在FOMC statement所说的keeping rate low for extended period也就好理解了。我相信10 2Q之前FED是不太可能加息,只会一步一步地收回紧急时期颁布的应急政策,甚至2010年会不会加息,也是值得怀疑的。如今的Obama断不是 Carter,而Bernake更不是Volcker。

大通胀时代即将走来,而不是走开。

Sunday, November 1, 2009

赚钱真容易


有兴趣可以Google一下这位80后"猛"女的名字,当然更出名的是小名。

炒股技术如此高超,我等甘拜下风。

Monday, September 14, 2009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

[说明] 此文写于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2月9日,发表于同月13日昆明《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转载于重庆《中央日报》、南平《东南日报》、西安《西京平 报》以及安徽屯溪、湖南衡阳、贵州、广东等地报纸。1947年发表于《西北通讯》第1期。本文原载于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编校者 顾潮、顾洪,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页773-785。

  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之内我们绝不该再析出什么民族—在今以后大家应当留神使用这“民族”二字。

  昨天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一封信,他报了一腔爱国的热忱写了好多篇幅,大意是说:“现在日本人在暹罗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某国人又在 缅甸拉拢国界内之土司,近更收纳华工,志不在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决不能滥用‘民族’二字以召分裂之祸。‘中华民族是一个’,这是信念,也是事实。我 们务当于短期中使边方人民贯彻其中华民族的意识,斯为正图。夷汉是一家,大可以汉族历史为证。即如我辈,北方人谁敢保证其无胡人的血统,南方人谁敢保证其 无百越、黎、苗的血统。今日之西南,实即千年前之江南、巴、粤耳。此非曲学也。”

  我在这一个多月来,私人方面迭遭不幸,弄得奄奄无生人之趣,久已提不起笔管来。读到这位老友恳切的来信,顿然起了极大的共鸣和同情,使我在病榻上再也按捺不住,今天一早就扶杖到书桌前写出这篇文字。

  我在西南还没有多走路,不配讨论这个问题,但西北是去过的,满、蒙、回、藏各方面的人是都接触过的,自九一八以来久已有和我这位老友完全一致的意见藏 在心里。在西北时,也曾把这些意见说出写出,但到了西南之后还没有向人谈过。去年年底替《益世报·星期论评》写过一篇《中国本部一名亟应废弃》,在篇末 说:“还有‘五大民族’一名,它的危险性同‘中国本部’这个名词一样,让我下次再谈。”现在就趁这位朋友我的的刺激,写出如下。

  “中国本部”这个名词是敌人用来分化我们的。“五大民族”这个名词却非敌人所造,而是中国人自己作茧自缚。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本只有文化的观念而没有种 族的观念。从文化来说,那时的文化中原高而地方低,所以那时的执政者期望用同化的方法:“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研究《春秋》的学者也常说“夷狄 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孔子一方面称赞管仲,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为的是怕中原的文化堕落了下去;一方面又打算住到九夷去,说:“君子居之,何 陋之有!”为的是想把边民的文化提高起来。在商朝,西边的周国本是夷人(或是羌的一部),但等到他们克商之后,承受了商朝文化而更把它发扬光大,于是不但 周朝成了文化的正统,连商王的后裔孔子也要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了。他并不想说“你们是周民族,我们是商民族,我们应当记着周公东征的 旧恨”;他却爱慕周公到极度,常常梦见周公,以至于把不梦见周公当作自己精神衰老的表现。墨子也说:“圣人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后来《礼运》的 作者也把这话抄了进去。试想这都是何等的气度,那里存着丝毫窄隘的种族观念!

  孔墨的态度既是中国人一般的态度。春秋时许多蛮夷到了战国都不见了,难道他们都绝种了吗?不,他们因为文化的提高,已与中原诸国合为一体了,再没有种 族问题了。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意识就生根发芽了。从此以后,政权的分合固有,但在秦汉的版图里的人民大家是中国人了。举一个例罢。我姓 顾,是江南的旧族,想来总没有人不承认我是中国人或汉人的了;但我家在周秦时还是断发文身的百越之一,那时住在闽浙的海边,不与中国通,实在算不得中国 人。自从我们的祖先东殴王心向汉朝,请求汉武帝把他的人民迁到江淮之间,其子期视受封为顾余侯,他的子孙姓了顾,于是东汉有顾综,三国有顾雍,我们再不能 说我们是越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了。晋朝五胡乱华,虽说大混乱了多少年,但中华民族却因此而扩大了一次,现在姓慕的和姓容的便是当时慕容氏之裔,姓连 的便是当时赫连氏之裔,至于姓刘的,姓石的,姓姚的,姓苻的,更分不清是汉还是胡了。宋朝时辽、金、元和西夏迭来侵夺,然而到了后来仍然忘记了种族的仇 恨,彼此是一家人了;元灭了金,把金人都称为汉人了,《辽史》、《金史》和《元史》都成了我们的正统的历史书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种族的 成见,只要能在中国疆域之内受一个政府的统治,就会彼此承认都是同等一体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一个”,这话固然到了现在才说出口来,但默默地实行却已有了 二千数百年的历史了。



  中华民族不组织在血统上,上面已说明。现在我再进一步,说中华民族也不建立在同文化上。上面说过孔子不愿意被发左衽,似乎他老人家嫌弃夷狄的文化;其 实不然,他只是希望人们过着较好的生活,并不是要人们非过某一种生活不可。现在汉人的文化,大家说来,似乎还是承接商周的文化,其实也不对,它早因各种各 族的混合而渐渐舍短取长成为一种混合的文化了。试举一些例子给大家看。商周时的音乐,最重要的是钟、磬、琴、瑟,其次是鼗、鼓、笙、萧、柷、敔、埙、篪之 类。但到了后来,这些东西只能在极严重的祭仪中看见和听到,且而听了之后也毫不会感觉到兴趣。除了笙箫和鼓之外,其他的乐器在民间是早淘汰了。现在民间的 主要乐器是胡琴、琵琶和羌笛,这分明是从胡人和羌人那边接收过来的。再说,我们坐的是椅子,北方人睡的是炕,椅子原称胡床,也是从匈奴方面传进来的,炕则 是辽金人带进来的。我们骑的是马,不消说得,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始有单人匹马,以前都是用马拉车的。古人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无论男女裹着一条裙 子就算了。没有穿裤子的,裤子之起也是为的骑马的方便,可见裤子即是胡服的一种。现在人家死了人,就向纸扎铺里定做许多纸制的房屋和用具,在空地上焚化给 死者收用,然而我们知道从唐朝以前都是用实在的东西或泥制的东西埋葬在坟墓里,纸制明器乃是辽国的风俗传播进来的。我们现在穿的衣服,男人长袍马褂,女人 旗袍,大家一定记得,这是满清的制度,而且旗袍还是清帝退位之后大家开始穿起来的。中国古代的女子装饰容貌只有涂一种膏,至于涂脂抹粉也是学的匈奴女子的 风尚,所以匈奴人在失败之后会唱着“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歌。像这一类的事情不知有多少,细细考究起来可以写成一部书。我们敢断定地说:汉人的 生活方式所取于非汉人的一定比较汉人原有的多得多。汉人为什么肯接受非汉人的文化而且用得这样的自然,那就为了他们没有种族的成见,他们不嫌弃异种的人 们,也不嫌弃异种的文化,他们觉得那一种生活比旧有的舒服时就会把旧有的丢了而采取新进来的了。所以现有的汉人的文化是和非汉的人共同使用的,这不能称为 汉人的文化,而只能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



  岂但汉人文化不能称为汉人文化,就是这“汉人”二字也可以断然说它不通。从前因为我们没有中华民族这个称呼,在我们外围的人们无法称呼我们,可是说话 时没有一个集体的称呼总觉得不方便,于是只得用了我们的朝代之名来称呼我们,把我们唤作秦人、汉人、唐人。其中秦字衍变为支那,成为国外最流行的名称;汉 朝享国最久,汉人一名成为国内各族间最流行的名称。然而我们何尝自己开过一个全国代表大会,规定汉人或汉民族是我们的正式称谓,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名词!我 们被称为汉人的,血统既非同源(可以说国内什么种族都有,亚洲的各种族也都有),文化也不是一元的,我们只是在一个政府之下营共同生活的人,我们决不该在 中华民族之外再有别的称谓。以前没有中华民族这个名称时,我们没有办法,只得因别人称我们为汉人而姑且自认为汉人,现在有了这个最适当的中华民族之名了, 我们就当舍弃以前不合理的“汉人”的称呼,而和那些因交通不便而致生活方式略略不同的边地人民共同集合在中华民族一名之下,团结起来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 略。这是我们的正理!也是我们的大义!



  我们既有这样不可分裂的历史,那么为什么还有“五大民族”一个名词出现呢?这只能怪自己不小心,以致有此以讹传讹造成的恶果。本来“民族”是 nation的译名,指营共同生活,有共同利害,具团体情绪的人们而言,是人力造成的;“种族”是race的译名,指具有相同的血统和语言的人们而言,是 自然造成的。不幸中国文字联合成为一个名词时,从字面上表现的意义和实际的意义往往有出入,而人们看了这个名词也往往容易望文生义,于是一般人对于民族一 名就起了错觉,以为民是人民,族是种族,民族就是一国之内的许多不同样的人民,于是血统和语言自成一格单位的他们称之为一个民族,甚至宗教和文化自成一个 单位的他们也称之为一个民族,而同国之中就有了许多的民族出现。一方面,又因“中国本部”这个恶性名词的宣传,使得中国人再起了一个错觉,以为本部中住的 人民是主要的一部分,本部以外又有若干部分的人民,他们就联想及于满、蒙、回、藏,以为这四个较大的民族占有了从东北到西南的边隅,此外再有若干小民族分 布在几个大民族的境内,而五大民族之说以起。此外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清季的革命起于汉人从满人手中她夺回政权,当时的志士鼓吹的是“种族革命”,信仰的是 “民族主义”,无形之中就使得“种族”和“民族”两个名词相混而难别。恰巧满清政府是从满洲兴起,他们所统治的郡县则为汉地,藩属则为蒙、藏(清末仅有这 两个,中叶以前多得很),从藩属改作郡县的又有回部,从政治组织上看来确有这五部分的差别,于是五大民族之说持之更坚。所以当辛亥革命成功之后,政府中就 揭出“五族共和”的口号,又定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旗来。这五色旗是再显明也没有了,全国的人民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深深地印在脑里,而且把“红、黄、 蓝、白、黑”和“汉、满、蒙、回、藏”相配,就使得每一个国民都知道自己是属于那一种颜色的。这种国旗虽只用了十五年便给国民政府废止了,但经它栽种在人 民脑筋里的印象在数十年中再也洗不净了,于是造成了今日边疆上的种种危机。



  这恶果的第一声爆裂,就是日本人假借了“民族自决”的名义夺取了我们的东三省而硬造一个伪“满洲国”。继此以往,他们还想造出伪“大元国”和伪“回回 国”,自九一八以来,他们不曾放松过一步,甚至想用掸族作号召以捣乱我们的西南。此外也有别的野心国家想在我国边境上造出什么国来,现在不便讲。倘使我们 自己再不觉悟,还踏着民国初年人们的覆辙,中了帝国主义者的圈套,来谈我们国内有什么民族什么民族,眼见中华民国真要崩溃了,自从战国、秦、汉以来无形中 造成的中华民族也就解体了。从前人的口中不谈民族而能使全国团结为一个民族,我们现在整天谈民族而翻使团结已久的许多人民开始分崩离析,那么我们岂不成了 万世的罪人,有什么颜面立在这个世界之上?



  当第一次欧战以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喊出“民族自决”的口号,原要使弱小民族脱离帝国主义者的羁绊而得着她们的独立自由。那知这个口号传到中国,反而成 为引进帝国主义者的方便法门。满洲人十分之九都进了关了,现在住在东三省的几乎全为汉人,然而这个好听的口号竟给日本人盗窃了去作为侵略的粉饰之辞了。德 王在内蒙起先提倡高度自治,继而投入日本人的怀抱,出卖民族和国土,然而他的口号也说是民主自决。我游西北,刚踏进某一省境,立刻看见白墙壁上写着“民族 自决”四个大字。我当时就想,在这国事万分艰危的时候,如果团结了中华民族的全体而向帝国主义者搏斗,以求完全达到民族自决的境界,我们当然是大大的欢喜 和钦佩;但倘使他们只想分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求达到自身富贵的私图,对于我们统一的政府喊出这个口号来,那么这位领袖人物就不免成为溥仪和德王的尾随 着了,这不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吗!唉,民族,民族,世界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这是我们全国人民所万不能容忍的。



  然而民族究竟是一个新名词,只有上层分子才会使用,一般的人民是不懂得的。我们去年在西北,常有和民众谈话的机会,这个对谈者如果是回教徒,他便说: “我们是回教,你们是汉教,再有草地里的人们是番教。”这回到西南来,偶然游了几个县,也听人说:“这家是汉教,那家是夷教。”我听了觉得他们不称族而称 教是极有意思的一件事。所谓教者,就是文化的别名。因为文化不同,生活有异,所以彼此觉得虽是同国之民而不是同样过日子的人,正像行业的分为军、政、学、 农、工、商一例。他们着眼之点可以断定它绝对不在血统上。然而知识分子表示自己能用新名词,随口就把“汉民族、回民族、藏民族、摆夷民族”乱嚷出来,自己 的心理上即起了分化作用,外人的谋我者也就得到了一条下手分化我们的捷径了。



  我现在郑重对全国同胞说:中国之内决没有五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中国人也没有分为若干种族的必要(因为种族以血统为主,而中国人的血统错综万状,已没 有单纯的血统可言);如果要用文化的方式来分,我们可以说,中国境内有三个文化集团。以中国本土发生的文化(即在中华民国国境内的各种各族的文化的总和) 为生活的,勉强加上一个名字叫做“汉文化集团”。信仰伊斯兰教的,他们大部分的生活还是汉文化的,但因其有特殊的教仪,可以称作“回文化集团”。信仰喇嘛 教的,他们的文化由西藏开展出来,可以称作“藏文化集团”。满人已完全加入汉文化集团里了,蒙人已完全加入了藏文化集团了。我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在北平, 很有机会和满人同住,看他们的生活真是举不出一点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来。当民国初年,女人的服装还有不同,满人梳髻在顶上,穿的是旗袍,汉人梳髻在脑后, 穿的是上衣下裙;但过了几年,满人也梳汉髻,汉人也穿旗袍了,到国民革命之后,大家都剪发,再也分不清是这是那了。满和汉在清朝时禁止通婚的,但到清末已 破例,民国以来这个界限就绝对不存在了。彼此见了面,说的是同样的言语,吃的用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大家是中华民国的人民,大家涵濡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 还有什么畛域芥蒂可言。再看,日本军阀建立了伪满洲国,有智识有志气的满人曾有几个去做官的,连清末的摄政王也舍弃了皇父的尊荣了。可见满汉一家,已是不 容否认的事实。蒙古和西藏的关系也是这样。元世祖封西藏的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又尊为帝师,蒙人接受喇嘛教到今已历六百余年。明初宗喀巴创立黄教,他的第三 个弟子哲布尊丹巴远到库伦去传教,因为得到蒙人的热烈信仰,他的后世也就渐渐成了蒙古的最高统治者,记得民国初年外蒙古独立时还推举他做皇帝。所以蒙古和 西藏,除了语言之外,其他文化早己沟通为一。即就语言而论,也正在融合的道路上进行,例如青海蒙古河南亲王所属的贵德四旗的蒙民已只会说藏话而忘记了蒙 话,连亲王自己也是这样了。倘使我们到了那边,要替他们强生分别,说你是蒙族,该说蒙话,他是藏族,该说藏话,他们一定嫌弃你的多事,因为文化的力量本来 可以超越种族的界限,只要文化联成一体,那就是一个不可分解的集团了。



  我上面说中国人民可就其文化的不同而分作三个集团,读者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它们真是这样厘然秩然各不相混的,须知这仅是一个大体的观测,并不是究极的 意义。这三个集团都没有清楚的界限而且是互相牵连的。新疆的缠回固是突厥族(这里所称的突厥族并不指定突厥国的后裔,乃沿用西洋学者的说法,指蒙古族以西 的一大类人。突厥族之移居关内的,如汉朝的南匈奴,唐朝的回纥兵,已混合在汉人里),而内地的回人则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汉人(百分之一是到内地传教的阿剌伯 人和土耳其人的后裔),除了信仰祈祷和食物禁忌以外再没有和汉人两样的地方。我走到甘肃的宁定县,听那边人讲,在十几年以前这一县的人民汉和回各占半数, 但到近几年汉人数目竟减至百分之五而回民升至百分之九十五。为什么会这样变?就因经了一次大乱,汉人感到需要宗教信仰,相率加入回教了。这是眼前一个极清 楚的例子。以今证昔,就可明白内地回民的来源。信仰自由载在中华民国的《宪法》上,一个汉人他愿意信回教时就是回民了。可恨一般野心分子想把回教徒曲解为 回民族,以作他们独树一帜的张本。怪不得宁夏主席马鸿逵先生驳斥他们道:“要是回教徒可以唤为回民族,那么中国信佛教的人为什么不叫做印度民族,信基督教 的人为什么不叫作犹太民族呢?”我们再看,穆哈默德立教完全对准现实的人生,和中国孔子之道非常相像,不过孔子专对上层说法,穆氏则上层下层无所不包。因 为他们有这样类似之点,所以回教学者的著作里常常引用儒书中的名词和义理,例如刘介廉著的《清真指南》,假使你随便钞出一段,教人猜测是什么书上的话,多 分要答说是宋儒的理学书的。所以就在文化上观察,汉和回的中心思想实无大异,不过在宗教仪式上具有分别而已。再说汉和藏的文化关系。西藏虽和印度接界,但 因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佛教早先不曾传去,那时他们的宗教只是巫教。自从吐蕃的君主弃宗弄赞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公主酷好佛法,佛教才开 始在西藏兴盛起来。弃宗弄赞爱慕唐朝文化,遣派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又造文字,定刑律。那时藏人都用赭涂面,公主不喜欢这等装饰,弃宗弄赞就下了一道命 令,教当地人民把这风俗废止了。即此可见西藏的风俗里一定传入了不少的唐朝风俗。再说佛教,在蒙藏固极盛,可是在汉人区域中也何尝不盛。班禅离了西藏之 后,内地多少人去欢迎他,真个是肩摩毂击,户限为穿。藏人称汉人为“嘉那黑”,称寺院为“仓”,我到拉卜塄,看见一所大寺,他们称为嘉那黑仓,是汉人舍施 资财建筑的。我到青海,听说十余年前,西宁道尹黎丹开办藏文研究社,招集青年攻读藏文,有一个师范学院的学生名叫刘等魁,他的藏文学得不差,适逢卻摩寺的 活佛去世,他就入山当了继任的活佛。番人本无姓,我见过一个番女,她有机会听无线电,就从无线电上学得了汉语,又学会了汉歌,对人说“我愿意姓蒋”,因为 她知道蒋委员长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人物,她要在自己选择的姓上表示她的高攀。可见汉人和藏人所以觉得隔膜,只为语言不通,彼此很少来往,倘能打通这一重难 关,两方的情意自会立刻融合无间。不看回民吗,番地中的买卖十之八九是他们做的,回番两方各有各的坚信的宗教,似乎很不容易相处,可是回民学会番话,善做 生意,久而久之,情谊也自然浃洽。所以在喇嘛寺院区里,县政府要造一所小学校还办不到,然而高大的清真寺却兴筑起来了。再看,寺院区里本来只许单身商人入 境,现在也建立了一座一座的“塔洼”(村镇)了,一班商人扶老携幼,拖儿带女,住进这禁地来了。更看信仰回教的人,在中国境内似乎只有缠回和汉回两种,可 是河州大东乡的蒙民虽依旧说蒙话,却全信了回教;青海辉南旗的蒙民也全信了回教。藏民信回教的如撒拉,在六百年前只有八个缠回进入番地,娶了番女成家,到 现在已有数万人了,嫁给他们的番女都是回教徒了。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趁这机会一说。我若发问谁是汉文化的代表者,大家一定会想到孔子,那么孔子的后裔 是汉文化集团中份额分子,不再有什么疑问。可是我这回走到甘肃,听说永靖县的孔家都做了回回;走到青海,又听说贵德县的孔家都做了番子。难道是他们不肖, 胆敢背弃了祖先的礼教?不,他们有适应环境的要求,有信仰自由的权利,他们加入了回文化和藏文化的集团,正表示一个人不该死板板地隶属于那一种文化集团, 而应当随顺了内心的爱慕和外界的需要去选择一种最适当的文化生活着;而且各种文化也自有其相同的质素,不是绝对抵触的。从这种种例子看来,中华民族是浑然 一体,既不能用种族来分,也不必用文化来分,都有极显著的事实足以证明。
有一种人小心过甚,以为国内各种各族的事情最好不谈,谈的结果适足以召分裂之祸。记得前数年就有人对我说:“边地人民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历史时还好驾驭;一 让他们知道,那就管不住了。”但我觉得,这是讳疾忌医的态度,我们不当采取。要是讳疾忌医之后而疾病会好,那也值得,无如其病将日深何!试想那班眈眈逐逐 的侵略先锋早在中国境内下了百余年的功夫了,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知道,我们不会做的工作他们会做,我们不能去的地方他们能去。我们表示谨慎,闭口不谈, 他们却会侃侃而谈,而且谈得诪张为幻。我去年游番地时,眼见许多黄发碧眼的人们在那边混着,他们已住了十余年二十余年了,说的番话纯熟得同番民一样,而且 他们男的穿了没面羊皮的番装,女的头上梳了数十条小辫,表示其道地的番化。到了番地里,挨家送礼,表示其亲善。听说他们又替番民照相,检出鼻子高些的,眼 睛深些的,便说:“你本是和我们同种,只因流落到中国来,才比我们差些了。”我又曾看见他们画的地图,把我们的行政区域改变了,他们要西藏地方扩张到怎样 远,界线就画到那里去。这次我倒云南来,又听说这些侵略的先锋为了当地的夷民笃信诸葛孔明,又在捏造故事来装点自己,说耶稣是哥哥,孔明是弟弟,他们是一 母所生的同胞了。我们还不敢谈真的历史,他们却大谈其假的历史;我们只想平静无事,他们偏要兴风作浪。我们只知道日本人有特务机关,那知道别国的有实无名 的特务机关也是星罗棋布。要想对付他们,唯有我们自己起来,向边地同胞讲实在的历史,讲彼此共同光荣的历史,讲全中国被敌人压迫的历史,讲敌人欺骗边民的 历史,讲全民族团结御侮共同生存的历史。惟诚可以感人,边地同胞的性情是最真挚的,我不信他们听了不会感动。



  知识青年是推动时代齿轮的人,国事到了这步田地,不知道有多少青年热血腾沸,欲报国而无所适从。我现在敢对他们说:我们所以要抗战的是要建国,而团结 国内各种各族,使他们贯彻“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意识,实为建国的先决条件。你们应当不怕艰苦学会了边地的言语和生活方式,到边地去埋头服务,务使一方面杜 绝帝国主义者的阴谋,把野心家及其流毒一概肃清出去;一方面可以提高边地同胞的知识,发展他们的交通,改进他们的生产,传达内地的消息,搜集了他们的历史 材料而放到全国公有的历史书里去,使得中原和边疆可以融为一体,使得将来的边疆只是一条国土的界线而不再是一片广大的土地。青年们应当和边民通婚,使得种 族的界限一代比一代的淡下去而民族的意识一代比一代高起来;更吸收了各系的新血液,使后裔们的体格日趋健壮。能够这样,中华民国就是一个永远打不破的金瓯 了!



  为了篇幅的限制,即此煞住,让我们共同喊几句口号来结束这篇文字: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里,只有民族的伟大胸怀而没有种族的狭隘观念!



  我们只有一个中华民族,而且久已有了这个中华民族!

  我们要逐渐消除国内各种各族的界限,但我们仍尊重人民的信仰自由和各地原有的风俗习惯!

  我们从今以后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我们对内没有什么民族之分,对外只有一个中华民族!

二八,二,九。昆明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年龄与动乱

藏族人口平均年龄很低,大约在20岁(维吾尔族也是这个情况)。通常这种年龄结构的社会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动乱。中国内地平均年龄20岁时,大约是在70年 代,我们都知道那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即使在文革结束后,也存在着大规模的年轻人打群架的社会现象。而美国平均年龄20岁时,正是风起云涌的六十年代,以反 越战、吸毒和嬉皮文化为特征的年轻人向整个美国秩序掀起了挑战。如何将年轻人的骚动情绪通过一些正当的渠道,如流行文化中的反叛行为,或体育运动进行适当 的引导,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水至清则无鱼

多年前与朋友合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国股市的涨跌要看证监会领导人的背景---如果碰上了土鳖,就一定会涨;碰上海龟系,就要遭殃。
背后的原理也简单,国内的股市根本就是一个赌场。海龟侧重与海外成熟市场的接轨,自然要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土鳖认为市场还太小,应该加速发展。双方侧重点的不同最终造成监管模式的差异,而最终影响了市场的格局。
虽然文中唱多股市,缘自尚福林超级土鳖的出身---中国农业银行,但触及内心,还是对海龟一派抱有更大的同情心。其实有样想法的也不知我一个,看看国内的某些报章就什么都清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同情是否也有偏颇之处呢?
水至清则无鱼。中国股市这趟浑水,套用国内常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许更为合适,套用成熟市场的管理模式,就好比给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穿塑身内衣,反而影响了发育。现在脱了,未必是一件坏事。
只是孩子长的太快,穿内衣的日子也不远了。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09

不方便告诉你

昨天,新华网上终于刊出了政治局举行四中预备的通告。

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等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


看久了新闻公告,立即往下翻,结果发现这么一小条。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Saturday, September 5, 2009

自信与过分自信的区别在于什么

我想应该是对于风险的认知。一个职业赌徒抱着玩一把就走的心态,去赌场玩Texas Holdem。每一盘开始之前,根据手上所持有的牌与对手的面部表情和过往战绩,他会对自己所面临的风险与回报进行计算,如果风险超出自己的偏好与能力范 围,就选择不跟,反之亦然。尽管最终的结果或许与刚上场的愣头青没有什么分别,但在整个过程中,其对命运有提前的预期。

过分自信的人往往不存在这样的心理反应。成功往往超出他们的预期,使得其得意忘形;而失败往往摧毁他们的信心,使之一蹶不振。

至于承担风险的大小与有无,是客观属性,不应作为衡量个体主管心理活动的标量。一个正确认知风险的人,哪怕承担的风险再多,只要满足了他个人的风险偏好,也是合理的。而一个错误认识风险的人,把低风险的产品错认为无风险,同样会导致投资上的灾难。

Friday, August 28, 2009

John Simons的3月

现在回头看看,3月初的暴跌是此轮危机的指数低点已经作实。初期我们的确注意到了风险偏好上的变化,无论是Newmark在WSJ的专栏,还是 Tudor Jones从图形上的发现,都提供了一种弱强度的判断,然而远无法让市场参与者确信,因此反弹在前期仅仅局限于金融地产。有了去年的前车之鉴,媒体层面在 此次反弹上也表现得较为谨慎。

股市的持续反弹与投资者信心的变化随即作用于宏观层面,与稍微缓和的库存削减浪潮构成了投资者自证的利好,随即出现了4季度暴跌的科技类公司大规模上扬。配合政府层面的种种操作,金融机构的危机基本告一段落。

投 资者表现上,巴老有的是钱,直接在趋势的右侧就开始投资,虽然差点在2月底认输,但还是撑过来了。Soros表现出不适应,投资回报明显落后,符合其一贯 在正常市场无法发挥的特点。John Paulson对黄金的投资似乎不算成功,加上未解除的做空头寸,拖累了其成功的并购套利部门表现。

但最值得关注的其实是John Simons,他的Renaissance Tech Ind出现了16%的月度亏损。这个基金依靠纯自动系统交易,说明2007年底以来的程序出现了问题。说白了,市场出现了变化,要重新写程序。

反之,2008年9月一度要破产的AQR表现抢眼,说明危机前模型开始发挥作用。

跟我以前说的一样,常态开始回归,但现在显然太着急了。

股东怒了

北京天气热,没事看看新闻降降温。

在昨日的股东大会上,国寿“保守”的投资理念引起了个别股东的质疑。

有股东认为,国寿的投资手法有点过于保守,整体投资回报率偏低,固定收益类投资比重过高,整体收益未跑赢通胀水平。

此外,该股东认为国寿过于“保守”的另一个理由是,2008年底巴菲特在降低债券比重同时大幅买入股票,而国寿却在抛售股票减低仓位。

一篇还不够,再来一篇。

昨天,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24.80元)股东大会在北京召开。众多参会股东对于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自营业务的“抨击”成为股东大会的主题之一。

一位股东在发言中表示,之所以乐意长期投资中信证券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财务清晰、各项业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且资产结构非常好,但惟自营业务一项差 强人意——“从报表里可以看到,公司买的股票可以说都是随波逐流,都是所谓的防御性品种,庞大的资金都在银行的现金账上或者低收益的债券品种中。”该股东 更建议中信证券能否学习巴菲特甚至王亚伟,让中信证券在自营业务上成为“贴近巴菲特的人”或者“王亚伟第二”。该股东的发言在全场引发强烈共鸣。

另 有股东在会上表示,最害怕中信证券在进取心上“裹足不前”——因为其他业务盈利能力好,就不在自营业务上发展,害怕承担风险。该股东还表示,2008年 防御性的自营投资情况做得非常好,避免了大幅亏损,但是股市从6000点掉到1600点之后,公司的思路也应该发生变化。他甚至质问道:“公司自营业务的 投资水平和技能是不是应该再进步一下?”

跟一位大佬谈国内的股东维权,我开玩笑说,香港本地大股东的那些做法放在国内,非得给小股东打死。只不过上面有人压着,还不敢有什么动静,若是放开,还不知道要出什么样的事情。小则开个股东代表大会,大则把“股东”两个字去掉,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发 挥监督,维护自身权益是好事,但若是不尊重人,就谈不上了。想起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的一句话---“股东在电台里喊叫,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更何况 中信与国寿在去年的风险控制中做得应属上乘,比起某些机构赌气式的投反对票却拿不出个解决方案,实在是天上人间。与管理层相比,这两位股东对公司业务的相 对不熟悉暂且不论,就是风险意识也差了一大截。

至于后一位提到的巴老与伟哥,两者还是不要放在一起为妙。

天热气躁,多喝几碗凉茶,少动几次肝火。

98年的财经

波叔送了我本他珍藏的98财经原印合订本,也知道他的仓库里面其实还有100多本,但的确是弥足珍贵。

翻看11年前的那些文字,当时的资本市场如同新生的“Money”,尽管问题不少,布局也不合理,但却生机勃勃。每一期,总能感觉无论是杂志,还是它背后的市场,都在不停地进行着蜕变。

当 时的那些人们,很多已经离我们而去了。第一期中意气风发的朱总,如今离开公众的视野,已快有6个年头。当时的那些手法,如今看来是多么低级与粗糙,充满了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味道,但背后的人性与支撑这个社会的逻辑却一直没有变。社会,或者说我们本身,远比我们想像的要顽固。

黑嘴

中国的财经报纸不少,但职业道德就差点劲,几乎是每家都被背后骂过黑嘴。

第一次听说,是和长辈出去吃饭,一旁在坐的一个叔叔一个劲地在骂某家中央专业大报,说对方收了竞争对手的黑钱云云。那时的我比现在还纯情(哈哈,肉麻吧),还跟叔叔顶上了真。直到2年之后,真相大白,才发现自己原来的确冤枉了好人。

第二次听说,是和一位从记者改行做投资的前辈请教。大人在发牢骚,自然会谈些不着四六的话,顺带着也冒了几句对海上与南边媒体生态的评论。指点一二,的确与外行人的视角有着天壤之别。

第三次听说,已经抱着全然不信的态度看待媒体了。看到的一些事情,联想起自己读过的滚雪球 情节,这个东西不过是各利益方达到目的的手段罢了。只要广开言路,不是一家独霸,带有各色偏差的媒体只会丰富智者的视界,而不会把人变成色盲。

由此看来,有点残缺才是美。

不可理喻

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性却自以为理性的人们。他们把自身的集合体---市场看作一个理性的集合,把市场的崩溃与狂飙看作不可理喻。后来无法解释的事情实在太多,比如特维斯的所有权归属,比如罗纳尔多在98年世界杯决战前的晕厥,就对原先的解释体系产生了怀疑。

所 谓的理性与严密的逻辑,不过是给自己否定其他可能性的一个借口,因而规避原有自身信念与现实错配所带来的痛苦。现在的我们已经知道罗纳尔多的癫痫病发作导 致了其晕厥,至于其时间的巧合只能归结为命运。用大赛压力解释或许能让我们的心情更加好受一些,但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的我们也慢慢猜测出特维斯这些年在各 大洲的球会飘忽不定,多半不是其自身的意愿,而缘自他经纪人霍拉布钦为俄罗斯黑手党洗钱的需求。用特维斯对某些教练员的看法,来解释其莫名其妙的离队,只 不过是在故意掩饰光头脑袋上的虱子。

央行的经济政策调控也是一个道理。

很多人说央行的行为不可理喻,是在胡闹。如果你把我国 化作其他各国,的确如此。属于大杀器的存款准备金从07年3季度到08年2季度的期间被一连调升5%,配合着银监会老干部检查团规范贷款纪律的举动,生生 地把过量的流通性给打了下去。不用说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足的我国,就是体系健全的发达国家,如此剧烈的宏观微操,也足以把市场打个半残。不出所料,沪指 没有被530的半夜鸡叫吓倒,抗住了8月份的次贷风暴提前预演,却被央行的重拳拍得只剩原来的1/3高。

在任何一个其他市场,这是大股灾。等在前方的,应该是无尽的大萧条。

08 年3季度到09年2季度,却又是个轮回。虽然我们都清楚中国的居民消费依然不振,出口之路却已经关上了大门,虽然我们明白投资在GDP中的比重史无前例地 增加,虽然。。。但对未来的信心却被建立了起来,对政府金融政策的合理性信仰也在股市一起一落的共振中被大大加强,两点在我看来是我们经济生活中最大的不 确定变量。

用这样的思维来推测下一步的行动,杭州的第二套房政策应该会很快在沿海及一线城市推广,而下一步针对地产过热的行动也将以增加投资类住房的持有成本为目的。一方面,稳住能带来大量就业的刚性需求市场;另一方面,遏制住对名义房价有更大影响的投机需求。

过量的流通性将被推往二级市场,并用迅速加码的一级市场供应量加以消化。一方面,是剩下的大型国企整体上市与董事会改制;另一方面,是推高科技类创业公司的估值,鼓励发明,刺激产业升级。至于市场重心下移后的牺牲者,只能算是政策必要的陪葬品。

这 是不可理喻的手段,在任何一个非官本位的国家,这样的手段都将引起公众巨大的反弹,但恰恰我们生活在一个官僚体制的故乡。尽管无数人反对它,但大多数人无 意识地群体举动还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将我们引向它。另一方面,官本位的优越感也给了官员们处于市场中立的先决优势。市场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本身就是一个市场 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混合产物,用任何一个纯粹的体系下的视野来观察,它都是不可理喻的怪胎。但在动态的转轨经济体系下,如同罗纳尔多的晕厥一般,却可以找到 解释。

只是未来呢?产业升级的目标通向一个市场主导的梦想,与现在的行政主导大有不同,而那时的政策惯性是否能如同现在突破静态的思维局限呢?

最新的一个反向指标

经人提醒,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反向指标,大有媲美Bizweek封面的趋势。

新财富的商业模式板块,被刊登者轻者被质疑造假,重者直接破产身亡。

周莹: ITAT :连锁渠道泡沫?

07年11月刊

ITAT随后在港交所上市聆讯时,被人爆出造假账,目前上市遥遥无期。

陈福:PPG靠提高销售速度赚钱

08年2月刊

PPG的CEO李亮随后被爆出携款潜逃美国

金螳螂:跟着国际酒店打天下

08年6月刊

近期夏草对其上市前后反差极大的主营业务收益率提出了质疑

康美药业家族企业增发如何做到“两发两中”

07年11月刊

近期对康美药业的收入构成调查已在进行中

躲胡润,看来还要躲新财富哈。

动能?

公司所在大厦的地铁口有个卖盗版英文书的摊位,霸着一半的通道。摊主是个不识英文的中年妇女,卖书按照分量处理,于是乎就成了我杀价的天地。

前些日子,突然发现摊主在一旁看书,仔细一瞧是[巴菲特与索罗斯],具体内容不知道,但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我问老板最近赚没赚,老板一指巴菲特,说道:"就他害得,我今年彻底踏空了。"

的确如此,孙大在私下里也谈起一个事实:

国 内做动能投资和波段的高手大多发达了,不用提及先前做期货的一票人,单是光大证券解放南路的沈昌宇与周建明就很说明问题。解放南路的敢死队们资产保守估计 也有将近100倍左右的增幅,即便刨除当初住房公积金中心给他们的融资,年化收益率也十分可观。至于今年大出风头的章建平,资金规模就更不是一个等级的 了。反观价值投资阵营,大多资产在8位数左右,超过9位已是凤毛菱角,虽说远远跑赢大盘,但的确远不及动能投资。

如果单看国内的二级市场, 情况的确如此。但事实上国内二级市场的整体估值在绝大多数时期偏高,本身就没什么价值投资的机会,就好比水里不能养鱼,装摸作样地搞生态养殖,只会惹人笑 话。而历史上A股少见的几次估值触底,都引起了大批在香港的价值投资者回流,比如05年中,其中也不乏高手。

将视野向上游的1级市场与私募市场扩展,价值投资者的规模就更为壮盛,只是他们根本不屑于在被高估的二级市场赚取蝇头小利。如果将他们也纳入考量的范围,恐怕动能与价值之间的平衡又要重新书写了。

谈价值投资不能死抱书本上的概念,而应因地制宜。国内谈纯粹的价值投资,就好比王亚伟面对媒体质疑时的无奈,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信息

身为一个投资者,个人的视野其实极其有限。即便勤奋如巴菲特整天看年报,辛劳如彼得林奇时刻手握电话,获取的信息也不过是一鳞半爪。况且有时候,即 便是知道了,也无法吃透信息的内在意义。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就曾经提到,未来的战争不再比拼的是信息的获取,而更强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读了,还不如不 读。

再者,成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自的信息获取渠道与偏好。巴老就曾经说过,他个人较少投资外国股票并非因外国公司的业绩不如美国,而 是因外国股票的信息渠道较少,且获取成本较高。勤奋如巴老者,虽说大有人在,但也算罕见了。他老人家也只能做到对美国的覆盖,更奢谈我等。不完全的覆盖与 个人本身的偏好,就会产生selective bias,因而扭曲自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错的判断,还不如买些ETF基金,至少能减少一些投资的机会成本。

扩大我们的视野且仍能全面了解,确是一个难题,但也非没有解决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 通过机构分工,形成合力。加入一家专业投行,每个人专职一小块业务。但事实上,如果对这些机构多多少少有了解,就知道人浮于事的危害性有多么的大。即便个 人对某行业的研究态度十分认真,也不敢保证其合作的上下游行业分管人员的态度。双方有时碰巧能在正确的方向取得一致,更多是在羊群效应下,对信息分析不够 认真的一方会倒向市场普遍认知的方向。而管理层在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其无助跟独自分析没有什么区别。往往是越大的机构,其越无法保证人员的整体素 质,因而容易犯越大的错。比如,Lehman Bros的一位数量分析员在2005年即已首先发现了Sub-prime的定价问题,尽管其交易团队支持了该论断,却未在全公司的战略角度上得以贯彻。继 而Lehman Bros尽管在做空Sub-prime ABX上获得了部分收益,却最终受困于商业地产上的大笔不良贷款而倒闭。

2.缩小投资的范围,减小对无法控制风险的暴露程度。诸如水务、公共设施与能源等专项的对冲基金在近些年有显著的增加,靠的就是这一策略。然而缩小的范围同时也意味着增大了的系统性风险,对基金的投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将配置的难题转移到了投资者的一方。

3. 使用信息过滤工具。信息过滤工具既是我们自己桌上的RSS信息源评级系统,也可能是财经媒体。需要说明的是前者往往被大众认知为信息的源头,但事实上媒体 受其自身利益所限,在同一事件的报道上往往存在材料选取与观察视角的偏差。比如:财经杂志多报道重大独家新闻,因其材料性质,报道风格偏慎重,虽提高了可 靠性,却严重减低了时效性。与之对照,经观的职业操守虽与财经不相上下,却更注重微观的变化与时效性,因而其新闻尽管可靠性稍有不足,却能跟上资本市场发 展的速度。至于视角上的区别,观察各部委的下属报纸便可看出。事实上,投资者为这一点的疏忽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互联网未出现时,投资者面临的瓶颈是获取 信息的成本,而出现之后的烦恼是如何选取信息。理论上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将提升市场效率,减小投资者业绩之间的差异,但此轮经济危机已经打破了这一假设。问 题在于原先的投资者在信息不足的前提下,往往会对媒体信息做深层次的解读,有力地降低了媒体的Selective Bias干扰;如今的投资者却在大量的媒体冲击下,大多贪全而忽视了读后的思考。一方面,未及时消化的信息不能在大脑中形成完备的分类,在日后具体事项的 判断中无法调阅,成了没有任何用处的资源。另一方面,大量信息使得投资者必须有所取舍,而未经训练的投资者大多会倾向于与自身观念一致的媒体,与媒体本身 的偏差相叠加,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依各媒体的特性加以选取与比照,也应加大读后的思考,才能真正将信息转化为成功的基石。

潇秋

从年初开始,证券市场周刊每期的尾页突然增加了一个新专栏---潇秋算计,没有大肆宣传,更没有作者故意装酷的头像摆在上面。扫了一眼,觉得笔法老 气横秋,谈得内容也一如题目,算计全局为主,鲜见针对细节的独到观点,便从此在阅读时自动忽略这一专栏。本人心态也好,既然周刊的其他内容如此丰富,少上 一两页的内容也不是什么打紧的事情。

话说回来,这位作者精神实在可嘉,每期2-3整页的文字一期不落,远不像欧美的大牌7月底往往会发上一则通告:本人外出度假,9月再见。 总在眼前混个脸熟,自己也不好总是视而不见,渐渐,时不时地瞄上一两眼。支离破碎的印象在脑海中逐渐堆积,重新组织,慢慢浮现出一副宏观经济的鸟瞰图,不由得内心一惊。

随即向朋友去打听了潇秋的真实身份,与猜测中的一样,一时感慨万千。此人绝对干才,却因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被耽误了前程。若是真的如世人所了解那般,也算是十恶不赦,但事实偏偏是另有隐情,组合在一起完全是情有可原。

一些事情,往往如此。无事化有,小事化大。

住的不是房子,是寂寞

晚上把万科的中报扫了一遍,不太理想,也在情理之中。去年先有"博客门",后有意外的宏观政策大转向,郁亮就算是超人,也不太可能预测到这么多变 数。唯一的亮点在于万科大幅增加了新开工面积目标,从原先年初的403万平方米,上调到了585万平方米。给的理由也很简单,看好下半年的销售形势。

原 本没有什么可说道的,万科的企业标板本来就是以大规模快速建设模式著称的PulteHomes,但回想起王石前段时间的二次拐点论犹言在耳,就不禁让人思 考其中的不一致。显然万科用实际行动对王石的论断下了注脚。让人奇怪的,还不止是万科。国土资源部覆盖全国的低价突击调查,与随后在新闻媒体上各地方政府 鼓吹一级待开发土地资源充足之间有什么关系?

信号已经很明显,下个阶段地产的投资要加强,政府也会充分保证土地的供给。看来房价还会涨,但不是暴涨,而是慢涨。

如今3000万光棍过剩,再怎么平衡也抹不齐。实行了近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更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形成了一个人口的断档。房子呢,还密密麻麻地排在那里。住的真不是房子,而是寂寞。

导向性监管

老虎基金下属的Tiger Asia栽了,罪名是内幕交易,附加指控包括其三名主要的决策人员 ,并被冻结了3000多万的港元资产。

采 用电脑撮合交易的交易所,所有的交易数据均被保存,因而后台只要有意愿,查出内线交易不存在任何问题,虽然有投资者采用黑池系统,但实际上在证监会的传讯 令下,黑池系统根本无法保证隐私。但明眼人都清楚香港市场内线交易的泛滥,远胜于证监会稽查案例所能反映的程度,显然有些案子被人为地忽略了。

这就是导向性监管。

为什么有人会捂股不放?

近 些年,伴随着全社会的股神巴菲特热潮,其背后的价值投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在金融投资领域被封为无可争辩的圭臬,更是在普罗大众间口耳相传。然而, 仔细地观察大众媒体的宣传口径之后,就会发现专业投资界与大众眼中的价值投资似乎存在不小的偏差。前者强调基于企业内在价值的操作,而后者(包括一部分专 业投资人士)则更强调持股时间的长久,更有甚者写出“死了都不卖”这般带有原教旨主义的歌曲。当然,经过08年的调整,投资者在潮水退去的海岸线上可一眼 看出是谁没有穿裤子,歌曲中的“死了都不卖”更像是唱给那些与股票谈恋爱的人的安魂曲。但在反思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呢?

不可否认,部分媒体工作人员对价值投资这一概念的理解不深与一些专业人士的错误引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集体癔症的发作用传播时的扭曲作为借口,为免也有 些牵强,毕竟为数不少的全面接触价值投资经典的专业人士也出现类似的现象。事实上,更可能的解释来自于我们自身固有的心理异样偏向(Anomaly)。

经济学家一般在研究模型中将人视为一种纯理性的事物,每个人都在为了所谓的效能最大化不停地努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混合体,而且往往 后者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人员在近30年的不懈努力中,发现了大量与传统理性假说不一致的人类经济行为偏向。对应于正统的理性 假说,一般将新发现的成果称为异样偏向。其中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分别揭示了两个人们心理的偏好,恰好能解释捂股不放的现象。

第一个实验发生在美国杜克大学,由两位学者Ziv Carmon和Dan Ariely进行。他们装作票贩子,向那些通过彩票随机获得了学校篮球比赛门票的学生打电话,游说他们将手中的卖出。另一方面,他们也向那些没有获得门票 的学生询问他们愿意承受的价格。结果发现,尽管门票的分配是随机的,不受学生对其的需求意愿影响,但拥有门票的学生对门票给出了2400美元的均价,而未 拥有门票的学生给出的平均价格却是170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将近14倍。按照理性假说,差价不应存在,因此其中必然存在着理性假说无法说明的部分。一个 较为有信服的解释来自于芝加哥大学教授,著名的行为金融学大师Richard Thaler,他提出了所谓的“Endowment Effect”---人们倾向于更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反映到股票市场上,就出现了不少投资者与某些特定股票谈恋爱的情况,进而长期持有也就不那么稀奇 了。

将视野放宽到宏观层面,Endowment Effect则变成了一种证券市场的Home Bias,即本国投资者倾向于给本国市场相对于外国更高的估值,也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股票爱国主义”。前些日子,在全社会被炒得十分火热的QFII与部分国内投资者的定价权之争,也可以略微牵强地在这里追根溯源。

第二个实验由Samuelson和Zeckhauser提出,实验者向一群员工提供4个实质完全相同,但形式上不同的退休金方案选项,并向另一群员工提供 1个默认的退休金方案,以及3个完全相同的备选方案。结果发现前一组的员工在4个方案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偏好,但后一组的员工明显更加偏好原先的默认方案。 这一差别在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Status Quo Bias(现状偏好),也就是说人们更倾向于保持原状。在政治上,人们的这一倾向产生了保守主义;而在投资领域,这一倾向就解释了为什么普通投资者会长时 间持股不动。当然,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这一效应对某些人群就不那么明显。与前面的Endowment Effect相叠加,投资者对持股不动的倾向就更严重了。

美国社会的长期投资者比例较多,也与美国社会经济结构较为稳定有关。如果将目前的中国比照经济结构上较为相似的19世纪晚期美国,其实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 长期投资者也谈不上少。另一方面,美国投资者须为其投资收益纳税,如果持股一年以上,收益可被认定为资本利得而享受较低的税率,而目前我国尚未有相关的税 种,因而缺乏长期投资的激励。

退一步说,长期投资在美国这样上市公司股权分散的市场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就国内而言,目前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现象还比较严重,更加上大量国有股东的 限售承诺,如果过分强调长期投资,很有可能会导致有效流通股的进一步减少,影响股市的效率。因此,断不可因成熟市场的长期投资者比例较高,就认为长期投资 者比例是市场成熟度的指标,否则有邯郸学步之嫌。

Thursday, May 7, 2009

自定真理

交完Paper,跟手下聊近期的市场,不知怎的就谈到了研究报告对统计数据的误用。

不少投行出具的研究报告在做市场的相关性测试时,总是很简单地将两组数据放在一起了事,却忽视其显著性的大小,更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明明不具备预测功能的指标,在急于出成果的动机驱使下,也在刻意地选取数据样本的协助下蒙混过关。

审 阅报告的投资基金经理大多不具备很强的统计学知识,即便是大学上过相关的课程,估计在工作的几年内也都还回去了。那些有能力鉴别的人,也大多没有时间仔细 审看,看过前面几页的摘要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剩下的洞见者,即便是有时候看清了真相,也不敢冒然指认,毕竟在这个以人为主体的市场,短时期内的谬误在重复 一千遍之后是可以成为真理的。

自定真理往往让一些人如流星一般划过,大抵上那些明星分析师都是如此吧。

美女+股神

现 在各主要工业国的CPI 均徘徊在正负之间,遥想07 年那会儿可不是这般境地。那是一个浮躁的年代,空气中弥漫着发财的味道。走进西单图书大厦,总能看见各色人等聚集在一个阴暗的角落,如饥似渴地翻阅着一本 本“红宝书(小时候奇怪为什么中国的股票书籍大多以红色为封面,继而恍然大悟,大概也是为什么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一直以绿色为封面的原因吧。)”。

那时候二师兄的肉比现在金贵得多,引得盗窃团伙纷纷向猪肉领域进军。

画外音:您瞧瞧,这帮偷猪贼比猪流感还厉害!一眨么眼的功夫,又有几头没了。

图表1 2007 年-2008 年3 月猪肉价格及变化趋势

猪肉上涨,带动CPI 飙升。物价上涨,不仅工资不值几顿饭钱,连一些头衔也发生了贬值,比如美女,一如股神。

明明不是美女,照顾对方的感受,非得撒个白谎。有时候实在是无法过关,连对方也心知肚明,也能创造出个名词--- 气质型美女。

另一方面,原先个个躲在公司小黑屋的基金经理们也开始扬眉吐气,私下里开始对自身与家庭两方面的“升级换代”,颇有点向50 年代进城干部致敬的意味。一位长得比武大郎条件稍好的同志,甚至提出了标准向“刘亦菲”看齐的口号,据说把全公司都雷坏了。

由此看来,美女的确贬值了。

股神也好不到哪里去。

上图是Google Trend 记录的“股神”一词在2007 年的搜索频率变化

跟上证指数在同期的变化是不是有些相像?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要 说世界上公认的股神,非住在Omaha 的巴菲特莫属,将近半个世纪的战胜市场记录,即便是最近被抓的Madoff 在造假的时候也不敢想象。只是市场一个劲地往上飙,先是一拨基金经理在诧异地发现自己的业绩远超过巴老近期的水平,大嘴一撇道:“巴菲特已经过时,中国概 念崛起!”然后是白领,最后连交易所旁边卖瓜子的大妈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股神多了,自然网上搜索的也就多了,只是让人觉得不是以前的那个分量。

股神贬值,美女贬值,想见美女+ 股神很有可能也贬值了。

错!

画外音:人家可是ST 百花的前十大股东

画外音:怎么你也是?

虽然谈不上股神,但美女还是货真价实的。

“珍贵”的珠宝

鲁迅当年宣传拿来主义,用以抨击国内的保守势力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如今改革开放已30年有余,我国产品的山寨大名已响彻全球,相比他老人家在阴曹地府也能含笑九泉了吧。

世人对山寨产品多有指摘,我倒觉得未必是坏事。虽说美国现在是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可在19世纪不也是个欧洲诸国眼中的“流氓”国家么。再如日本,老一辈的人眼中的日货根本无法与美货相提并论。无他,质量太差。

只是如果连骗子也“山寨”外国的先进经验,恐怕就不是好事了。

东方金钰是一家证券市场的老庄股了,原名叫多佳股份,经历多次重组之后,由云南兴龙实业出面重组,并将其转换为珠宝产业。第二次重组的时候,兴龙实业注入了一家名为金钰珠宝的二级公司股权,但随后投资者发现这家公司的盈利水平极其低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金钰珠宝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为500万元,之后经多次增资达到1600万元。2004年4月22日,东方金钰董事长赵兴龙以55尊观音翡翠雕件、翡翠善财童子及龙女各一件和 翡翠九品莲台三件作为出资,对金钰珠宝进行了增资 ,金钰珠宝的注册资本从1600万元增加至2亿元,目前金钰珠宝资产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玉器。

这些卖不出去的珠宝还真贵啊!

无独有偶,其实在国外早就有人这么做了。

The Gem of Tanzania, a 2kg purple rock that is the subject of the strangest accounting controversy of recent times, has turned out to be real.

However, claims in the company’s accounts that the cricket ball-sized crystal is a ruby worth £11m look increasingly far-fetched.

The FT has obtained information that casts doubt on the veracity of a 2004 certificate valuing the large uncut stone at $20m-$23m, about £11m at prevailing exchange rates.

It appears that the credentials of the UK valuer, which relied on a reference from an employee of Asprey & Garrard, the Queen’s jeweller, may have been forged.

It would now be surprising if the ruby – valued at one point at £300,000 on the balance sheet of Tamar, another company belonging to Mr Unwin – was worth £11m.

But that valuation turned the assets of Wrekin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 fostering confidence among suppliers and customers.

水平差不多,但国内的标值显然已经超过了英国的老师,果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Sunday, May 3, 2009

关爱

原来有位大拿谈过中国股市,说短期是最没有效率的,但在中长期却相反,并声称是关心爱护股市的结果。算不上什么严肃的研究成果,应该是大拿吃饱了饭没事干,趴在电脑桌之前的即兴之作。

的 确,虽然年轻的时候不像Bush那样混过公司,我们的证监会对于股市成长的关心程度却一点也不亚于地球的那一边。市场一蹦三丈高,人民日报社论就会对当前 的经济形势作一番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换作刚开始的那几年,还会煞有介事地谈一谈海外别有用心的部分“热钱”,甚至上演半夜鸡叫;而市场一蹶不振,老百姓怒 砸证券交易所时,大家又会发现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始讨论股市稳定发展,随后会有领导出来指示一二;一成不变的是,“成菲特”时不时地就股市发表一番言论,加 上请来的Jim Rogers,当然调门总是反着来。如果做一做简单的相关性分析,貌似情况挺符合的。

结论的“民科”出身 不一定意味着错,只是对了也只能算是碰巧,用来启发思维可以,但拿来照搬就有些不妥了。有时市场也不听“关爱”,比如530之后的疯狂半年。再者,“又快 又好”与“稳步发展”两者有多大区别,转换到实际的操作上如何设定量化指标?最后,遇上成老这样,经常时不时地来上一句:“记者同志,你理解错了!”,又 该如何?

中国股市是个赌场,曾经是用来改善国有企业生存条件的工具,但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的领导层知道发展资本市场 的重要性,也明白这个天生的人造小环境跟现实社会有多脱节,因而着力希望其恢复正常的“野性”,于是就有了“股改”。股改前后的股市不应做类比,因为设定 已经被大大改变。但恢复“野性”并不都意味着“又快又好”,有时是疯狂。而此刻工程师出身的领导心中的写照,应该就如同高西庆去讲解衍生金融品时的情景, 无法理解。工程师思维的进一步延伸,就是在一个局部解决它。

但稳定发展真的是高效率的体现么?中国的宏观经济本身波动性大 得惊人,符合新兴市场的特征。股市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预测指标,本身就应波动性略大。且由于制度性缺陷,股市的资本回报率长期远于实体经济,加大了乘数效 应。因此,看似过大的波动或许本身就是宏观经济的高效反映,而干预后的另一方面,国内宏观调控的巨大影响使得许多市场参与者倾向于猜测其动向,因而加大了 政策本身的乘数效应,往往会导致自证式的反转。

另一方面,股市短期的低效率与长期的相对高效率并不是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 在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均有体现,且前者的长短期差异更加明显。如果刨除行政干预,是否市场也会呈现着这一现象?美国有研究人员比对了国会休会时期与开会时 期的市场表现,发现在开会期间的市场波动性显著增加,而回报率下降。

Link:http://ssrn.com/abstract=687211

当然国情不同,不可作简单类比,但是否能够还说成”关心爱护的结果“呢?

Saturday, May 2, 2009

新方向

08是多事之秋,但上上下下忙乎了一整年之后,领导们发现09的日子也不轻松,似乎是暗合了吴敬琏的说法---大变局开始了。

08 年的国务院被汶川地震彻底打乱了节奏,波及发改委的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比平常晚了将近1个月。不巧又赶上9月开始的世界经济大崩盘,去年 的任务算是打了个大大的折扣。不想今年的意见出台比以往都要早,4月29日突然爆出温总主持常务工作会议,并原则通过的消息,实让观者大跌眼镜。

仔细地对文件比对了一二,较之上一年的版本果然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显示由次贷引发的经济形势骤变对政府的下一步发展部署有实质性影响。

先看一下去年的意见: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三)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健全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体系, 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
(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五)推进要素市场建设, 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六)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 推动林业、农垦、水利体制改革。
(七) 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健全节能减排体制机制。
(八)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深化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
(九)
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利用外资管理体制, 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再比照今年的意见(黑字 部分为变化):

一、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市场投资活力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

点评:去年恰逢政府换届,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大部制”改革与随后的“三定”。比照07年的意见,今年实际上回归了削减政府审批事项的既定路线。但不同之处在于,原先放在第二项内的垄断行业改革与加强民间投资被合并入第一项,显示改革侧重的变化。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点评:进一步扩大央企的董事会试点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点评:重点应该在土地流转制度的后续配套制度建设,但应注意农村金融没有在今年的意见出现。

四、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点评:尽管经济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但中央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并没有下降。不过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点的上升,以我的推测,主要源于先前排序在前的条目删减。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未出现与节能减排的被强调,或体现了中央在环保领域的“增量思维”。

五、推进服务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点评:虽然被放在了第五位,但作为全新条款,重要性不言而喻。拉动能广泛吸收就业的第三产业发展,看来将成为下个阶段的经济工作重点。

六、加快就业 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住房 等民生领域改革,改善居民支出预期和消费意愿。

点 评:就业制度改革被提到与收入分配改革一样的高度,符合宏观经济形势。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符合中央将发展内需放在首位的方针。刚刚 完成的医药卫生与社保改革,未如上次被单列,显示相关改革已告一段落。值得奇怪的是,住房也被列入了民生领域。或许对于低端房市来说,并非一个好消息。

七、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点评:科技被单拉出来,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八、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

点评:受经济危机冲击,税收一季度已出现负增长,预计改革将会减缓。

九、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点评:涉及金融的条目被从2个缩减到了1个,且排名大幅下降,足见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重点不在金融业,预计融资融券等产品的推出不容乐观。

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Tuesday, April 14, 2009

关于金维映的死因

读党史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互相矛盾的说法,比如:

老邓的第二任妻子金维映,抵达延安后随即被送往苏联治病,后来竟一去不返,之后竟演化出四个版本。

1.在苏联的精神病医院做志愿护士,并被因德军空袭而身亡,见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 共 党史人物传

2.被苏联当局关进精神病医院,并因德军空袭而身亡,见于徐珠琴所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金维映传 ,以及其发表在党史文汇 2004年第七期的金维映:一个迟来的故事 一文中。

3.在叶永烈对张纪恩的采访中,说金维映下落不明。

4.张闻天妻子刘英在1984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据当时同在苏联的蔡畅说法,金维映或是进入精神病医院之后,被饿死的。

四种说法中,叶永烈写的是传记文学,史学价值最弱,暂且放在一边。前两者均经过机构的认证,可信度较高,而刘英的说法虽是当事人的间接转述,未经过一定的审查程序,却带有一定不确定性,相对较弱。

不过,比对老邓在后期与苏联谈判中的强硬态度,似乎我们隐隐约约地对真相也有了思路。

Sunday, April 12, 2009

看日剧(2)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名侦探柯南的影响,我看的日剧大多以悬疑侦探剧为主。但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日剧的动机,却并非刻意,而是出于对东京夜生活的好奇。

路 过东京的时候,曾经随友人匆匆走过银座后街。大概是因为很早就实行了严格的私有产权制度,东京的城市规划委实不敢恭维。看见了无数错落有致的低矮建筑,却 无缘见到传说中的香艳,心中多有不甘,暗自下定决心等够了年轻,一定要夜游东京。需要说明的是,坐落在银座的料亭与夜总会主要服务于商业活动,有些类似香 港的马会与美国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和坐落在新宿歌舞伎町与港区六本木的娱乐设施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一部以银座夜总会妈妈桑为主角的日剧出现在我的屏幕前,我去赏玩一番,也就是理所应当。

黑革的手札 ,读着就透出一股世态炎凉,不用猜也会将其与社会派的推理大师松本清张联系起来。米仓凉子所扮演的女主虽阴险毒辣,却怎么也不让人生恨,反而由衷地为其敢 于向整个社会体制发起冲击的行为而感动。如此的情感,在我个人的记忆中,看教父时为老考利昂出现过一次。异曲同工的是,因为更加阴暗的存在,作家将公众的 怒火有意地引向早就主角悲剧命运的体制。女主的行为一环扣一环,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做到步步事先预计,却浑然天成,给人一种黑色的成就感。

四个男人也是各有各的风情。小林稔侍所扮演的高级整形医生,举止轻浮而丑陋,却谈不上恶毒,给人一种平庸的厌恶。在日常生活中,此类人最多,虽不足以引起深仇大恨,却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当他身名俱毁之时,与护士长的真情流露反而博得了大众的同情,着实令人矛盾。

柳叶敏郎所扮演的医科学校院长,狡猾而老辣,自作聪明却可以被一眼看穿,给人一种虚伪的厌恶。身边这样的人不少,既欣赏其对于规矩的灵活应用与表面尊重,也鄙夷其内在的不良动机,还是矛盾。

仲 村亨扮演的议员候选人,善良而儒弱,明知正确的方向却无法坚持下去,给人一种惋惜的厌恶。这样的角色在描述政坛黑幕的电影中见多了,也不觉得稀奇。自信满 满抱着改造社会理想的年轻人,却最终为社会的无情现实所吞没,成为自己先前厌恶的体制一分子。虽然在尾声看到一个开头,却已经可以想象后面的结局。如日本 一般一元化的社会,知道一个人,只要不是被国民视作疯子的小泉纯一郎,基本上就明白了剩下的99%。况勇敢如小泉,其禅让之际,也能看出被逼妥协的无奈。 因其真爱的执着而短暂欣赏,却对未来浮现的身影由衷地厌恶,依旧矛盾。

最后的老头子---津川雅彦,不得不说本剧的点睛即 在此。什么是体制?津川所扮演的造王者。他无处不在,却又让人觉察不到,如同体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被每个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50年代,它是占领军司 令部;在80年代早期,他是田中角荣;80年代晚期,他是金丸信;90年代,他是渡边恒雄;跨入新世纪,他是森喜朗。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代表面孔浮现, 表面上到了从心所欲的年份,但实际上也是身不由己。田中病中被竹下、金丸与小泽的背叛,与金丸因弊案的被迫下野,揭示出没有人是不可以为体制而牺牲的。全 剧高潮就在女主预见先前造王者侍妾的一刹那,苍老的面庞与实际年龄的反差充分体现出体制对于个体的摧残,而女主预料中惶恐与随后的坚定背叛,既残酷又给观 众一丝生的希望。

我们应当从内心背叛体制,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与其做交易,如同女主重回Rodan的种种。它实在太强大,强大到我们无法承受起崩溃所带来的混乱,因此只能选择加入。最大的厌恶集中于此,但最大的矛盾同样在此。

没有希望是残酷的,有了希望却最终丧失更是,女主原口元子的命运即是如此。发誓摆脱男人的体制,却仍然要依靠男人才能短暂翻盘,即便没有尾声的警车汽笛,她也已经输了。这是在日本,一个人不可能对抗一个体制。

如果仅仅纠结于米仓换了几套顶级做工的和服,恐怕松本在九泉下也难心安。抱着赏玩态度的我,展开第一集之后,就被矛盾的漩涡深深地卷了进去。但本剧是朝日电视台45周年的台庆作品,因此即便是漩涡旁的泡沫也有些许美感。

释由美子扮演的天生狐狸精,与其水着女星的出身吻合,也算是巧合吧。剧中对商业细节的把握,虽稍欠火候,却也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时不时地还给我点灵感。而点缀其间的东京夜景(注意是夜景),也一贯经过精心布局。

开了这样一个好头,我的日剧生涯,看来还得继续。

看日剧(1)

我看日剧的历史很长,已经记不清楚第一次接触时的激动心情是怎样的。只知道大约是上幼儿园中班时,家中的黑白电视机突然播出了一部很黄很暴力的连续剧---圣斗士星矢,然后记忆中就出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连环画单行本。之后的一切,如同连续剧的结尾,没完没了。

上小学,我的口味也有所提升,至少跟温相的孙子一样,喜欢上了奥特曼(当然你要是执意将其称为咸蛋超人,我也没有意见)。奥特曼有两点比圣斗士星矢先进:

1. 奥特曼是一部人偶连续剧,即其至少是由真人扮演。

2. 奥特曼用的武器都有一定科学依据,不像圣斗士星矢宣扬封建迷信。

不过,不变的还是数不清的日剧周边产品,与最终也没有看到的结尾。

翻过了奥特曼的一页,我的日剧历程又迎来了名侦探柯南。还记得首播是在北京有线一台的下午5:30到6:00。其实是有一天我故意没有上辅导班,偷懒回家打开电视机无意撞见的,但之后却变成了我近一个学期不上辅导班的理由。

柯 南是我在荧幕上第一个看到的“色狼”,也成为了第一个我在荧屏外主动追逐的“偶像”。当初,小学馆免费送给中国柯南的版权,主要是希望日后能够培养一个庞 大的日剧爱好者人群,为日后收取版权创造条件。不想文化主管部门的一纸禁令打破他们的幻想。小学馆生气了,电视台就只能将仅有的104集一遍又一遍的播 出。但期望能看到柯南变大的我怎么也等不及,满大街小巷地开始寻找盗版的漫画,而每次买回家的都是失望。直到我上了初中,开始使用互联网查询日本的播出信 息,才知道柯南是没希望长大了。

初中和高中,我有了更多“玩具”,对电视机就稍微淡忘了些。直到申请完,在寻找X-files的结局的同时,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技术叫做BT。

未完

Friday, April 10, 2009

春天效应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春天是真的来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我的哈欠又多了起来。并不是如同诗中所云,充分利用美国法律赋予21岁以上公民的合法权利所致,却是因为宿舍旁边鹦雀每日不间断地从6点开始的叫春。每当从睡梦中醒来,我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毕竟要尊重自然规律。

2 月份美国房地产开工指数较之于1月的升幅比起平常年要高出不少,一时间市场兴奋不已。后续的地产交易额,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升,与三月攀升的消费数据 共同构造了一个经济复苏的景象。发布的此类数据大多经过月度的调整,一般已将季节与假日的影响排除,因此市场的确信度很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08年的3月后半段,也出现了一波持续时间很长的上涨,一直延续到6月。而去年2季度的消费转暖,甚至使得房市指数在2-3季度在此轮调整周期内首度出现连续回升,一度让我也产生了触底的预计。

后 来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自然往事不可比,不过还是有相当多的共同点值得深思。上次的市场误判与来自于Bush政府的Tax Rebate计划刺激扭曲了占80%美国GDP的个人消费数据,而此轮经济数据,尤其地产相关指数的跳升经过归因分析,大多源于今年2月的平均气温较高, 许多春季开展的商业活动被提前,比如建筑工地的开工。另一方面,两次回春都没有伴随着最大的包袱---地产市场存货的消减,意味着房价未来调整的压力仍然 很大。

如同我前面说过的,现在的市场已经逐步走出恐慌的阴影,但需要一个过程。指望一瞬间让世界来个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而显然有些参与者太心急了。退一步说,即便是反弹,如果是建立在政府的慷慨,也终会让其国民为慷慨而买单。

Thursday, April 2, 2009

斯大林同志的艺术

经济危机,IBer不吃香,艺术家大行其道。普京总理也来凑热闹,开了个作品发布会,果然引起评论界巨大反响。不由得让我想起也充满艺术细胞的希特勒,可怜当初没有人赏识他的画,要是晚生数十载,也许历史能就此改变。

又有人说希特勒与斯大林的区别在于,一个充满艺术细胞,而另一个粗俗,并引伸到战前德国与俄国人口素质之间的巨大区别。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先看图,再说话。

链接在此:http://englishrussia.com/?p=286

谈不上迷恋,但我一看到带有蒸汽朋克风格的艺术,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据说上图是斯大林二战前对莫斯科的规划,如果属实,那么二战摧毁了两个建筑史奇迹的诞生,一个在柏林,另一个在莫斯林。

Tuesday, March 31, 2009

官僚的想象力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FSA要求在金融城的对冲基金统一向其报告头寸,并要求其同样适用银行业通用的Tier 1 Capital标准,也就是说每家要保留10%左右的cash。

本人评价:胡搞

Friday, March 27, 2009

信不信由你

负责中国市场的研究主管在 投行圈里面是出了名的难当。一则,政府发布的许多统计数据总是有太多的巧合,用来推测经济情况,总怕符合了政府的年度计划,却没有跟上股市的步伐。再者, 想要从渠道中获取一些消息,却不知道“大嘴”们吐出来的东西靠谱不靠谱,譬如China Briefing闹出来的假消息风波。更有甚者,即便是真的消息,“大嘴”们一后悔,一撇两清,迸出一句:“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闹得主管们里外不是 人,比如JPmorgan的那位。

真真假假,怪不得老百姓都不相信经济学家。

如今经济危机,往往是坏事传染得快,好事却不见效仿。股市崩盘是坏事,大嘴胡咧亦如此,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3月10日早上,突然从某个不知名的信息来源流出一份花旗CEO潘迪特的内部备忘录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In fact, we are profitable through the first two months of 2009 and are having our best quarter-to-date performance since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7.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alone, our revenues excluding externally disclosed marks were $19 billion.

此言一出,把华尔街上的群众都给震惊了,要知道当时的CITI股价仅有1元上下,且有大批对冲基金持有空头的仓位。一周之后,CITI的股价蹦上了3元,而道琼斯也跟死猫一般跳升了20%左右。

但今天早上,刚与Obama会面完的JPmorgan总裁杰米-戴蒙,又冒出了这样一句话:

March was "a little tougher" than the first two months of the year.

市场立即反应,一片红肥绿瘦。

从法理的角度,两位的评论都是不负责任的,一定程度上打了信息披露制度的擦边球。但潘迪特的言词十分具体却忽略了十分重要细节,就显得有操弄舆论的嫌疑了。相比之下,戴蒙的言论只是泛泛而论,虽然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却至少没有很明显的偏向性。

更重要的是,市场不加区别地反应,显示出了美国正大踏步向新兴市场靠拢的迹象。小心了美国的研究主管们,我们要开始走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了。

Tuesday, March 24, 2009

向左向右(2)

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出于 生存的需求,祖先在我们的大脑内植入了许多预设的程式,比如种族观念。分析信息能力不足的前提下,预设的程式的确提高了大脑的效率,提高了我们在恶劣环境 中的生存几率。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信息处理效率极大提高的人类开始寻求另一方面,即准确度上的提升。此时的程式已不再是帮助我们的工具,反过来成为了 束缚我们探索未知的枷锁。套用物理学上的名词,或许思维也有惯性吧。

尽管中国在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但我们实在走 得太快,以致于在历史的目光下,身影依旧在计划经济的标牌下时隐时现。作为一群大多不具备基本经济常识且很少接触外部事物的观察者,难怪以时任议会少数派 领袖的Nancy Pelosi为首的国会议员们会歇斯底里一般地将中海油与那个长久以来困扰美国的梦魇,再一次地联系起来。他们是一群好人,只是狂妄的无知将其推入了受害 者心态的陷阱。

Chervon的介入,让中国人第一次听说了并购交易中国家安全审查的存在。尽管中海油在委员会作出决定前就撤回了申请,避免了被正面否决的尴尬,但“安全审查”无疑刺激了中海油及其背后的人们那根脆弱的神经。

受害者心态的传播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快。“我们开放了那么多,只是要求那么一点对等的待遇,却被说成威胁了国家的安全。是不是,我们开放的太多了?”北京的部委大院中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

很 难从外部断定,中海油的并购是中国政府授意下的一次试探性举措。但不可否认的是,中海油的母公司,石油工业部下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改革开放后第一 个面向世界的国企,被誉为开放的窗口。而数位高层绚丽简历的背后,更是暗示了其在政局之中的微妙地位。但回过头来看,这一切不过是加重了领导层后续的挫败 感。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看得到。如果说凯雷与徐工的购并案,仍有敏感的合理性。那么汇源与可口可乐的并购案,只能说是受害者心态的逐步升级所至。

一 战前将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化时代,没有人会想到会被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而终结。1907年大崩盘之后,没有人想到Julius Pironet 摩根一人之力会有力挽狂澜的功效。收到成绩单,我仍然不敢相信上面所述的TOEFL分数。一个夏天的努力,在这一瞬间,将历史改变。

此刻,中国向左,我向右。

Monday, March 23, 2009

黄金部队

在下孤陋寡闻了,原来我国金矿的探测是由黄金部队负责。
为一个产业专门设立一支部队,在全世界也算是罕见了。

Wednesday, March 18, 2009

向左向右(1)

2005年的夏天,对上学期英语成绩在全班倒着数的我,是一段无比煎熬与痛苦的回忆。日复一日,我被老妈的越洋电话吵醒,然后浑浑噩噩地乘坐出租车去新东方总部上托福班,聊以慰藉,身边总有一两本财经类的杂志,加上一个BB机。

“No news is good news." 我逐渐地对中海油以及其复杂的英文缩写CNOOC产生了亲切感,既是源于其在杂志上的高出镜率,也是一种同病相怜。那个夏天,傅成玉和他的团队正在美洲大陆上为收购一家加州的石油公司---Unocal,而奔忙着。

如 同基础奇差的我在托福班上只对老师用中文讲述的笑话表现出敏感,而对老师的英文陈述感到无比困惑,傅成玉在地球的另一边也感受到了这种奇妙的差异。多年 来,中海油与Unocal在南海的油气开发领域有过融洽的合作,即便是后面即将出场的Chevron也可以说称得上油气勘探领域国人的老朋友(即便是闹出 了不愉快,后续中海油与Chevron的合作也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但踏上美国这片土地,以往的和风细雨突然转变了方向,来自于国会、民间与传媒的攻讦 让他感到困惑。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这是一家来自于不同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国有公司。因为它的出身,它的动机就必定为其意识形态而服务。而其收购Unocal的行动,既是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也是包藏了窃取先进科学技术的祸心。

真 的是这样么?7月21日,中国央行刚刚宣布废除施行近10年的将人民币与美元绑定的固定汇率政策,转向绑定一揽子货币,迈开了人民币自由化兑换的第一步。 贸易领域,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超过60%,远高于世界上平均水平。同期,发改委公布了对民营企业投资诸多限制条款的废除,尤其是军工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开 放,具有指导意义。

一个原先在市场经济上成绩极差的年轻人,在着力地改变着自己的面貌与实质,而他的榜样正是地球的那一 端。不错,这个年轻人的思想仍然有些离经叛道,有些独立,但谁在年轻的时候不是如此呢?再者,年轻人的家境与老师不甚相同,就一定要完完全全地吻合老师的 选择么?最后,谁也无法保证老师完全领会了教科书的意义。

相反,老师却在做着一些和教科书上的准则不甚吻合的事情。 2003年,在民主党国会的怂恿下,Bush政府签署了一项法案---American Dream Downpayment Act of 2003,大幅地降低了低收入阶层购房的门槛。看似放松了相关领域的行政管制,却实际上服务于一个天真而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让每个美国人有自己的房 子。但逻辑的混乱之处在于,其将一个非必需品认定为社会的必需。如果说罗斯福的新政提供了社会基本的安全保障,维系了市场秩序的安全运转,那么Bush提 供的就是贴上了必需品标签的奢侈品,而且用的是别人的钱。

此刻,美国向左,中国向右。

Monday, March 16, 2009

补足资金金的漫漫熊途

2天前,New Yorker的Balance Street专栏有一篇关于Nationalization的文章,提到上一次S&L破产潮的解决方案。
The interesting thing about this prescription is that, in some ways, it's precisely how the U.S. got out of its last big banking crisis, which happened during the recession of 1990-1991. While it hasn't been talked about very much, during that recession most of the big moneycenter banks were, by today's standards, insolvent -- arguably more insolvent, in fact, than the big banks are today. They were not nationalized or put into receivership. Instead, after the Fed slashed interest rates, the banks hunkered down, cut back on risky loans, and allowed the wider spreads to work their magic, and over time earned their way out of insolvency.
秉持着怀疑的态度,我开始调阅相关的数据。

上述图表针对的是全美资产规模在15B以上的商业银行,如果将银行业整体纳入我们的考虑范围,即是如下:银行业整体的Interest Margin逐渐向大银行的平均水平靠拢,显示了Bank Holding在美国间接融资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强。顺从Too-Big-to-Failed原则,我们应主要关注以Bank Holding为主的大型银行。

注意到先前的衰退触底,均伴随了银行的Interest Margin水平的跳升,如果真如同Buffet所说,那么我们似乎已接近此轮危机的底部。

事实上,Interest Margin的跳升,不仅取决于FED的低利率政策,同样取决于实体经济中需求的上升。唯大众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测重新转好,才会去银行借贷,且宁愿承受较高的利率。反之,借贷需求不振,很难提升贷款的利率,只会出现如同中国1998年指令性银行放贷后的困境,不但没有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反而恶化了银行的信贷质量。

经过对湾区的走访,我承认Bay Area的景气程度好于美国的平均水平,更好于加州的其他地区,因此巴菲特对业务集中在西海岸的Wells Fargo与U.S. Bancorp的评价,其实无法全面地代表美国。人口膨胀且科技业蓬勃发展的Bay Area显然会有更多的借贷需求,但我们却很难想象制造业集中且人口不断流失的五大湖区也同样如此。

Interest Margin的跳升,或部分取决于FED的定量政策,但其力度不会超过前两次。

从图表上来看,此轮对Interest Margin的冲击程度要远大于1990-1991与2001-2002的Recession。意味着,即便是相同程度的跳升,对银行业的盈利影响也要小于前两次。

考虑到帐面上的不良资产仍未清除,且其规模远胜于战后的任何一次,银行的亏空清理之路,将远长于先前的S&L危机。

是否意味着美国将重新走上一条日本的道路,我无法确定。

Sunday, March 15, 2009

反省(2)

股市上的调查研究,有人说如同抽丝剥茧,我看未必。
抽丝剥茧,如同在做一道数学题,答案其实就在里面,就看你能否解析出来。
事实上,有很多的事实真相,功夫都在盘外。
依我看,加上一道拼图的比喻,更为妥贴。
当处理其他事物时,是否仍能将身边的每个细节一一与先前对目标的猜想在大脑中相互自动印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证据,恐怕需要的不仅是推理,更是记忆。

因此像巴菲特与芒格这对投资组合一般记忆超群,也就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再者,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随即对信息进行再处理,将其拆解为可进行分类的片段。
2.尽可能地涉猎更多行业的专业原理,并在记忆时尽量忽略与原理相吻合的部分,而注意那些Outliers。

瑞士随想

下次去瑞士,不知道这个我眼中的人间天堂会变成什么样。上个月,申根签证对波兰与罗马尼亚两国的放开,已经让我的心凉了半截。随即而至的G20声明,怕是让我的心,凉透了。

从威廉-退尔肇始,瑞士人的良好组织性、实用主义精神与高度的民主都令人钦佩,也许能追述到中世纪时期在神圣罗马帝国统辖下的雇佣兵传统。但如同其它美好的远古神话,其建立在反历史潮流的基础之上,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长期的绝对民主。从遗传学来讲,一个群体在演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分化,而分化将导致阶级的出现,而后者将摧毁绝对民主。瑞士人赖以对抗的无非是对自身国民的人力资本高度投资与严格的海外移民入籍制度,继而保持相对较高的人员素质,为发展以金融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产业提供基础。

时间能改变一切。金融业与高端制造业在此次危机中的高波动性展露无疑,而高度外向的产业布局直接将其卷入了漩涡的中心,瑞士的GDP从2008年3季度始出现了跳水的走势。
尤其是为其金融支柱的UBS与CS,在Subprime Crisis中不仅损失惨重,且其私人银行因过度协同而备受指责。而UBS的富豪避税事件,更是被美国政府借题发挥,做为收紧其逃漏税源的一个借口。缺失了赖以成名的保密协定,想不出人工较之开曼群岛贵上几成的瑞士有什么理由保持世界第一财富中心的地位。此时,恐怕瑞士人会有和冰岛人一样的感受,没有强大的地缘政治势力,就注定要被人欺负。

尽管是永久中立国,但瑞士其实有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但前期其在关塔那摩释囚问题上的表态,彻底把潜在的一个盟友推到了对立的方向。相比之下,更讲求实用主义的英国人,显然更加明智。这一点,从G20峰会上,对City的海外居民避税政策的视而不见,可以明显感受到。

另一方面,居住权对东欧各国居民的放开,虽然有助于瑞士降低国内的低端劳动力成本,却在长期埋下潜在动荡的种子。这一代的移民,虽然安于瑞士身份的缺失,但他们的下一代会怎样?生于斯,长于斯,却不属于这个国家,如同罗马晚期雇佣兵身份一般的尴尬,是终究不会持久的。

也许高端制造业能给这个国家挽回一些颜面,但失去了占其GDP比重70%以上的金融业,我们还能期望什么呢?

Saturday, March 14, 2009

反省

Merck Vs. Scherling-Plough的Deal正式宣布的一周前,突然有消息暗示Merck即将对某家业内公司实施并购,但自己思考再三,还是没有做出做空的决定。

回头来审视决策流程,个人的错判首先在于将其诱因定性为Animal Spirit,却忽视了Obama政府新的医疗改革所引发的强迫性成本削减。

再者,个人对医药领域的专业知识仍有待加强。跟母亲聊过后,她第一时间就指出了Scherling与Merck长期在慢病处方药领域的合作关系,尤其降胆固醇药物Vytorin和Zetia。如果当初有相关的知识积累,应当能迅速连接起Merck产品线匮乏的现状,也同时将最可能的Target定位。

很难说Subprime Crisis对我的决策流程有什么大的影响,但目前的我的确不是那个2-3年前的我了。

SPAM

当年上新东方的时候,老师介绍了SPAM一词,说是来源于一种美国人民曾经喜闻乐见却最后吃腻了的猪肉产品,后来引申,用来形容垃圾邮件。但具体是什么东西,是萦绕在我心头一个没有揭开的谜。

到了美国之后,由于我一直吃成品,而不像很多同学买半成品在宿舍做饭,所以也无从知晓。

前些日子,看一家名叫Hormel的食品类上市公司时,突然又发现了这个词。

原来是午餐肉。

Monday, March 9, 2009

常态

掰着手指头算起来,从2006年12月HSBC Finance第一次爆出在美国Subprime市场的巨额亏损,危机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第三年。06年12月到07年7月市场毫不在意地上行,到夏秋之交的震惊;07年9月到11月市场否定基本面地创新高,到11月底开启的沮丧熊途;08年3月与08年9月市场两次绝望般崩溃,到随后分别在08年4月与09年底的小阳春。到了此般境地,参与者纷纷高挂"不折腾"的大旗,即便是如前些日子将近5%左右的日跌幅,也很难看到人们脸上的绝望,就连CNBC的特别节目也停止了播出。绝望,已经转化成了无奈。

雷曼崩溃所引发的制造业库存缩减浪潮在去年11月达到了第一轮的峰值,之后的PMI与ISM等制造业指标虽然还是在意味着收缩的50以下徘徊,却没有再次出现自由落体。政府的工程在开动,原本满仓的库房也已经没有剩下几件产品,而掌握经济最终命运的消费者也在家中憋了一段时间之后,跑去商店过过购物瘾,虽然明知此行会不尽兴。但眼前的一切,不过是经济短期的自然波动,阻挡不了杠杆继续消减的趋势。几次下来,慢慢地希望越来越少,反弹的力度越来越小,人们又回归了常态。

看过Manchester的光荣与梦想,就明白萧条的常态也谈不上恐怖。
Andrew-Mellon说:“我家的佣人干活更勤快了。”
好莱坞创下来直到1997年才被打破的票房神话---“乱世佳人”
而童年Buffett的记忆中,且不论用计谋在街边的自动售货机中拿到免费的零食,就是自家店里2分钱一根的棒棒糖,也是甜蜜的回忆。日后,他甚至自比大萧条的产物(老巴菲特一直忙于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很少在家,直到29年大萧条的爆发,而巴菲特生于1930年)。
相信每个读过80年代中国大陆出版的小学生作文选的人,都会同意我上述的论断。从心理学上来讲,似乎和那个叫作“stockholm syndrome”的病症,有点类似。

十年的沉沦,即便隐忍如日本人,也要选出一位反传统的小泉。若是在中国与美国,显然等不了那么久。美国出了罗斯福,中国出了个邓小平。很走运,三位都是正确的选择。然而身处不确定的世界,即便是最理性的人也不敢说自己的判断是完全地根植于information,而非noise,大规模的跃进与改革,实际上承担了巨大的风险。有时如同Bonfire of the Vanities,狂乱所摧毁的不仅是恶,更是善。

从来没有过分希望过的人,也就谈不上绝望。没有了绝望,自证的崩溃也就不存在了。让我想起了什么,伟大的50年代与艾森豪威尔。看来,我们是在正确道路上。

Tuesday, January 6, 2009

富不过三代

如果从荣宗敬那辈算起,荣 明方小姐应该算是荣家的第四代了。如果是一年前,似乎富不过三代的预言在她的身上完全失灵了。Stanford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随即进入中信泰富的财 务部门工作,继而在庇佑下迅速窜升,似乎假以时日,CFO周志贤的位子就是她的。而在父亲领导之下的中信泰富,则在更大的一个父亲的背影下,茁壮地成长 着。

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就像华尔街那些旧有秩序一样,但一个临界点正在逼近。

7月底, 美元相对于欧元开始反弹,市场的普遍解读为欧洲对于Subprime危机的反应不足,而后续影响更大。但美元往后一波接连一波的上涨,吓坏了市场中的每一 个参与者,而Lehman Bros的崩盘更加速了这一进程。Stephen Jen说过的第二种情况,开始发生。此时的美元上涨并非来自于对美国经济的看好,而源自对新兴市场崩盘的恐慌。

10月中旬,当我看到荣智健一脸沉重地出席记者会时,147亿的外汇已经取代了红色贵族,成为荣式家族最近的标签。恐慌写在投资者的脸上,却没有写在荣智健的脸上。而荣明方,这个据说不爱Ball场爱商场的第四代,人们却连她的脸都看不到。

一个真正的人,大写一撇一捺的人,应该直面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为之承担责任。史玉柱这么做了,无论其中的过程,他都无愧于那些持有巨人楼花的投资者。而荣小姐那模糊的身影,不仅是远离了她应该热爱的商场,更是远离了她应尽的责任。

人 们不会再相信这个家族,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使命已经完结。荣德生与荣宗敬起家,利用西方先进的管理科学改良了中国的轻工业,积有余庆。59年前的那场边 乱,若不是庶出的荣毅仁大胆冒险,恐是难逃。机会总是留给那些能够把握的人,第二代成功了,一方面将家族推向了权力的巅峰,但也给第三代留下一个永远也无 法超越的背影。

第三代谈不上优秀,只是时势造就了他,给股东带来一些不错但远可以更好的收益。余庆在一点一点的消磨,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如同泰国皇室对“沙玛王朝不过九代”诅咒一般厌恶与恐惧那句“富不过三代”。总之,他还是让他的下一代进入了公司。

第四代,一切终结。

天赋的异秉不会总眷顾一个家庭,对于家族来说,懂得自己能力相对祖先的局限是尤为的重要。后代带着美好的愿望和求胜的贪婪,却走上一条与祖先截然相反的道路,这是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喜剧。

Friday, January 2, 2009

告别预言

翻开新的一年,让我们告别预言。

不 管历史上如何评价这一年的得与失,终将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一段文字。雷曼兄弟的倒下,或许不会在一百年之后的教科书中找到痕迹,就像1974年那场席卷华尔 街风暴中的受害者已经被时间所忘记,但其引发的违约风暴与金融机构的变革浪潮却改变了一代人,乃至于几代人的生活轨迹。

次 贷所引发的信用危机席卷了全球,人们第一次在1929年的大萧条过后对友伴产生了如此深的怀疑。自由市场的信仰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地位都遭到了动摇,人们在 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每下愈况的生机面前失去了对于脚下道路的信赖,开始用自我的遐想,而非逻辑来解释表面的事态发展。80年前的那一次,一部分身处绝望的人 群选择了极权主义,妄图通过精心选择出的“智者”将他们眼中的预言---乌托邦变为现实,但教训转化为了二战中血淋淋一般的现实,并葬送了更多鲜活的生 命。所幸,这并不是所有,而只是一部分。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罗斯福与其为代表的新政团队选择了一条建立在旧有体制基础之上 的改良道路,尽管所采取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在与传统信奉者的博弈之下,双方的妥协造就了一种虽然不乏矛盾却着力于实际的政策方针。他们 没有选择退缩,但也没有狂妄地宣示自己的万能。因为他们知道,未来充满了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中的一部分甚至取决于他们自身看待世界的态度,以 当时的智慧,是远远不足以将其准确推演,更何谈预言。

30年前的中国,百废待兴,再一位政治的智者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 的比喻。比喻是朴素的,但却暗合了罗斯福与其团队在大萧条面前既彷徨又充满信心的矛盾心态。信心是来自于未来生活的向往,而彷徨来自于近30年神州大陆多 次“实验”失败之后的清醒。比起后来发生在北方,由许多精英着力设定预言为先导的改革,没有人看好这里的命运。但30年之后,戏剧性的场景再次发生,可以 说30年前的中国与76年前的美国站在了命运女神天平的同一边。

向前溯去,我们还可以看到布匿战争时期的古罗马,光荣革命英国的身影。没有人明确地指引他们前方道路,惟以遵循的,是对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的观察与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没有预言,更没有预言伴生的狂妄与自大。

回 到我们的开始,也许有无数人预言过雷曼兄弟的倒下,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3月14日Bear Sterns的覆亡,足足给了Richard Fuld将近6个月的时间完成自我的罪赎,哪怕其中一轮谈判的成功也足以改变整个事件的进程。美国消费主义的退却是个宏观的必然事件,但雷曼兄弟的倒下绝 然不是。一系列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造就了这一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因其极端的不可测性,决定了预示者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分析到每一步的反应,就是 没有将其判断的依据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之上。而后者,正是我们所恐惧的,也是被历史与传统所证明行不通的。

又是一年,又是许多人预言的时刻,就将它当作一个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