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在大厦的地铁口有个卖盗版英文书的摊位,霸着一半的通道。摊主是个不识英文的中年妇女,卖书按照分量处理,于是乎就成了我杀价的天地。
前些日子,突然发现摊主在一旁看书,仔细一瞧是[巴菲特与索罗斯],具体内容不知道,但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我问老板最近赚没赚,老板一指巴菲特,说道:"就他害得,我今年彻底踏空了。"
的确如此,孙大在私下里也谈起一个事实:
国 内做动能投资和波段的高手大多发达了,不用提及先前做期货的一票人,单是光大证券解放南路的沈昌宇与周建明就很说明问题。解放南路的敢死队们资产保守估计 也有将近100倍左右的增幅,即便刨除当初住房公积金中心给他们的融资,年化收益率也十分可观。至于今年大出风头的章建平,资金规模就更不是一个等级的 了。反观价值投资阵营,大多资产在8位数左右,超过9位已是凤毛菱角,虽说远远跑赢大盘,但的确远不及动能投资。
如果单看国内的二级市场, 情况的确如此。但事实上国内二级市场的整体估值在绝大多数时期偏高,本身就没什么价值投资的机会,就好比水里不能养鱼,装摸作样地搞生态养殖,只会惹人笑 话。而历史上A股少见的几次估值触底,都引起了大批在香港的价值投资者回流,比如05年中,其中也不乏高手。
将视野向上游的1级市场与私募市场扩展,价值投资者的规模就更为壮盛,只是他们根本不屑于在被高估的二级市场赚取蝇头小利。如果将他们也纳入考量的范围,恐怕动能与价值之间的平衡又要重新书写了。
谈价值投资不能死抱书本上的概念,而应因地制宜。国内谈纯粹的价值投资,就好比王亚伟面对媒体质疑时的无奈,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