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2, 2009

告别预言

翻开新的一年,让我们告别预言。

不 管历史上如何评价这一年的得与失,终将在人类历史中留下一段文字。雷曼兄弟的倒下,或许不会在一百年之后的教科书中找到痕迹,就像1974年那场席卷华尔 街风暴中的受害者已经被时间所忘记,但其引发的违约风暴与金融机构的变革浪潮却改变了一代人,乃至于几代人的生活轨迹。

次 贷所引发的信用危机席卷了全球,人们第一次在1929年的大萧条过后对友伴产生了如此深的怀疑。自由市场的信仰与自由资本主义的地位都遭到了动摇,人们在 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每下愈况的生机面前失去了对于脚下道路的信赖,开始用自我的遐想,而非逻辑来解释表面的事态发展。80年前的那一次,一部分身处绝望的人 群选择了极权主义,妄图通过精心选择出的“智者”将他们眼中的预言---乌托邦变为现实,但教训转化为了二战中血淋淋一般的现实,并葬送了更多鲜活的生 命。所幸,这并不是所有,而只是一部分。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罗斯福与其为代表的新政团队选择了一条建立在旧有体制基础之上 的改良道路,尽管所采取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但在与传统信奉者的博弈之下,双方的妥协造就了一种虽然不乏矛盾却着力于实际的政策方针。他们 没有选择退缩,但也没有狂妄地宣示自己的万能。因为他们知道,未来充满了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中的一部分甚至取决于他们自身看待世界的态度,以 当时的智慧,是远远不足以将其准确推演,更何谈预言。

30年前的中国,百废待兴,再一位政治的智者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 的比喻。比喻是朴素的,但却暗合了罗斯福与其团队在大萧条面前既彷徨又充满信心的矛盾心态。信心是来自于未来生活的向往,而彷徨来自于近30年神州大陆多 次“实验”失败之后的清醒。比起后来发生在北方,由许多精英着力设定预言为先导的改革,没有人看好这里的命运。但30年之后,戏剧性的场景再次发生,可以 说30年前的中国与76年前的美国站在了命运女神天平的同一边。

向前溯去,我们还可以看到布匿战争时期的古罗马,光荣革命英国的身影。没有人明确地指引他们前方道路,惟以遵循的,是对传统的尊重,对自然的观察与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没有预言,更没有预言伴生的狂妄与自大。

回 到我们的开始,也许有无数人预言过雷曼兄弟的倒下,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3月14日Bear Sterns的覆亡,足足给了Richard Fuld将近6个月的时间完成自我的罪赎,哪怕其中一轮谈判的成功也足以改变整个事件的进程。美国消费主义的退却是个宏观的必然事件,但雷曼兄弟的倒下绝 然不是。一系列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造就了这一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因其极端的不可测性,决定了预示者不是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分析到每一步的反应,就是 没有将其判断的依据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之上。而后者,正是我们所恐惧的,也是被历史与传统所证明行不通的。

又是一年,又是许多人预言的时刻,就将它当作一个美好的祝愿。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