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 2014

最后一波

今年在波士顿,老高去完高端会议之后,回来跟我不无悲凉地说了一番。大意是93届面对的是个蛮荒世界,充满了机会,脑袋稍微明白一点的,就能闯出一片天地;而今的国内制度已日趋健全,想要只手开疆拓土已非易事。
我的观点跟他不太一样。
首先,改革本来就存在高潮与低潮,但不无巧合的是几轮大规模的改革均在我国出现通缩后启动,如下图:

83 年中发生的反精神污染运动与严打一时间令人心惶惶,通胀压力应声而落,却随之倒逼启动了84年的城镇改革。87年的反右紧随着改革史上最悲壮的价格闯关, 后面事情大家也都明白。90年的姓资姓社与国际封锁压低了物价,随后触发了92年的经济体制大爆破。之后的98年三大改革与03年胡温新政,其实都是一个 路数。
插一句,哈博说过,GDP和CPI是中央看的两个数字,而后者尤其重要。
讲座上,傅高义老头说陈云在改革中的角色不可忽略,其实很有启发性。看似左派的打压,到最后反而成了改革的催化剂。短时间的低潮并不能证明改革已经停滞,更谈不上倒退,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心是站在改革这一边的。
07 年以来,原材料与工资螺旋上升为代表的成本推动型通胀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原先朱总留下的调控模式不再适用,中央必须摸索出一条新路。广东提出腾 笼换鸟,想法虽好,但配套措施没有跟上,造成效果不彰。又逢金融海啸,首要任务是救急,自然把路径变化的步伐慢了下来。
事情总不会一直拖 着,并且也拖不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就有吴晓灵等人试探性地提出,适当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并淡化其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同时逐渐改以前惯用的控制 物价,为对弱势群体的直接补贴,显示中央的调控思路正式出现大的变化。原先预计未来1年内的通胀高企可能会压后改革,目前大概要全面提前。这是一招不得不 走的险棋。
还能改什么?
我想,就是传媒、医疗与部分金融业。考虑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力顶峰将全面结束,留下的高速增长时间窗口其实也只有5年,应该算是成功机遇的最后一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