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独闯上海滩的人物曾经说过: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言 者最终采取了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却也没有讨到一个说法。逝者已矣,是非曲直也因为制度的不健全而最终尘封。现在的我们无法对这个事件下个定论,能够做的 也只是反思。如果强势一方能秉着一份怜悯之心,在双方业已僵持不下的情形下,退让一步,乃至于采取更为柔软的身段,局面也许最终不至于破局。
作 为资本方,我们去收购、乃至于改造企业时,有时候也面对着相同的问题。经济危机时期,资方削减成本,往往向那些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部门开刀,比如客户服 务,安保环节。轻则减少不必要的员工福利,重则海外外包。从财务逻辑上,这么做的确有助于提高短期的收益。但实际操作中的矫枉过正,很有可能会挫伤员工的 积极性,而最终传递到接受产品或服务的客户身上。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工作中马虎了事的员工大多无所谓,却容易引起那些优秀员工的离职。长期点点滴滴,最终 改变原先企业的团队文化,造成长期发展的不振。
而安保上的成本削减,更是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此次BP在Deepwater Horizon的事故,很大程度上与施工设计方Transocean去年经济危机时期在平台设计上的运营成本削减策略相关。经国会议员Bart Stupak 与Henry Waxman的报告披露,BP在阿拉斯加管道漏油事件中,安保系统的缺乏投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这些灾难性的后果,如同银行业在挤兑时期的破产风险,对应金融监管体制中的存款保证金,严厉监管对自然开采领域的环境风险储备摊销,那么短期的成本削减收益便远不足以勾起股东的兴趣了。
但可惜的是,如今面临类似的困局,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的咨询公司大多不出上面两条,可谓千篇一律,缺乏在了解企业层面的对症下药。相反,一些老到的企业家却每每有妙手。中化集团董事长任建新在兰州时,为解决蓝星清洗的富余人员就业问题,利用兰州当地的美食—牛肉面,设立马兰拉面。既自然地将大量制造业富余人员切入服务,也盘活了集团在各地的大量零散物业。
东 部地区疯狂飙高的房价,给新进入大城市的年轻员工造成了困扰,也给制造业企业产生了不少麻烦。加工资虽然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法,却很难赶上房价的上涨速度。 建设员工宿舍,却无法改变员工对所有权缺失的焦虑。王传福的答案是,利用各地政府对营造就业岗位的重视,获取低价的住宅用地,自己建设,有点新时代福利分 房的味道。但在所有权上,做了类似股票期权制的改进,有效地将核心员工,绑定在企业的重要位置上,而非如改革前的纯粹福利。
前面说的都是员工层面,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其实远远不仅于此。周边的居民、上游的供应商,乃至于地方政府,他们的命运,与企业均休戚与共。如今,随着体制变革的逐渐深入,金钱意义上的双赢越来越少,但用创新性地眼光来抓住不同团体之间的需求差异,共赢依然是个选项。
行程漫漫,随手一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