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那边打过来个电话,老友跟我说了一下关于中信泰富事件的最新进展,大意是“该公司打算将手上的澳元认购期权展期,打算以时间换空间”。电话那头的我,差点把正在喝的Dole果汁呛到鼻孔里,赶紧跟他求证消息的可靠性,虽然不指望得到一个40%以上可靠度的回复,但考虑到最近中信泰富管理层出奇的沉默,估计事情也是八九不离十。
3月份的时候,欧洲也发生了一次流氓交易员事件,男主角大家都从电视机上听说了,叫Jerome Kerviel,是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曾经干过后台,因而似乎在不可能的情况下突破重重阻碍,以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为公司尝试赚取带有极高风险的利润。先赚后赔,最后是公司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5.5Billions USD的loss了事。关于其公司管理层,后续的讨论多有争端,尤其是为啥集体失明,但其处理手法还是令人称道的。3个交易日内解除了所有的交易头寸,并造成美国的道指期货在Martin-Luther-King的纪念日那天,出现了第一个550的跌幅。有人说或许等些日子市场就能恢复,没有必要因为紧急抛售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而且搬出了市场自此以后展开一轮新的反弹作为依据。相信这样的说法,就是没有逻辑。一只蝴蝶的震动都能带来一场风暴,一个市场内爆炸性的传闻岂不是更加可能,后续的上涨事件可能不会发生。如果不削减头寸,一旦市场内的对家形成默契,展开“杀多“行情,恐怕现在法兴的涡轮在香港就不会交易了。
愿赌服输,是一种诚实的表现。但如果决策者的面子比账面上的损失更加值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出现了大的亏损,对于一家私营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实在的损失,当然市场的信心也受到了波及,不过只是面子。但一家国有企业发生了问题,领导者明白只要失了面子就丢了位子,便会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哪怕是潜在扩大的损失再大,也要挽回。
刘其兵这么干了,中信泰富也差不多。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