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 2008

功臣的去处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人有健康、亚健康和生病三种状态。其实由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国家何尝也不是呢?国家有处于战争时的紧急状态,也有日常生活时的常态。
健康人去医院,叫保健,主要在于防患于未然;病人去医院,就叫看病,找的人自然不一样。国家面临外族的入侵,需要的是具有决定性的领袖;处于祥和的状态,要的是处理琐事的管理人员,两者也不一样。
麻烦就在于,如果是一家公司面临转折的困境,往往会选择找一家咨询公司研究研究,或者干脆找家PE把自己给卖了,但国家就不可能跟处理危机的人员签订一个合同,或者干脆把自己送给另一个阵营,因此对于功臣的激励机制就存在问题。
除非功臣自己不争,否则按照无间道中说的那样---“出来混,总要还的”,而领导层总要头痛一阵子。明太祖和刘二,选择是赖账不还,杀人灭口。事情是解决了,但名声是彻底臭了;而汉光武为首的绝大多数统治者选择的是让功臣合资入股,但过了几代之后,发现有个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
进入新中国之后,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目前看来也没有什么解决的良好方案。
拿80年代的国务副总理张爱萍来说,他对于科学的崇敬、人格的修养与在历次政治斗争中的操守,可以说在开国的将领中算是无出其右。身居大漠数十载,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研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此人性格倔强,80年代因为国防预算问题跟任克英的老公公干了一仗,被从副总理的位子上罢免。据说是被那位向小平告了黑状所致,但张老不在乎;后来那位落难了,老人家还亲自表示慰问。但想想也是合理的,像张老这般一丝不苟,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主儿,也就最适合做个处理危机的技术性官僚,真正趟趟政治的猪油桶,实在有些不太和谐。
当然张老的故事最后有个happy ending,新四军的衣钵终于在他的手上传到了核心的位子上。但其他的功臣呢?
联想起Paulson,如果是McCain当选,恐怕也是个人走茶凉的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