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9, 2010

搞经济要有大格局

最近国内汽车业有两宗较具影响力的并购案,一宗是吉利并购Volvo,另一宗北汽集团收购Saab的底盘技术。尽管具体的谈判细节多有不同,但两宗交易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推手---北市政府。

据 知情人士透露,北市政府目前正与吉利商谈沃尔沃国产项目落地北京的具体事宜,并争取一个月内向发改委申报此项目。如果成功,此项目将很可能安放在北京亦庄 开发区。“但最后到底能不能成,现在还不能确定。”有报道称,北市政府除通过背书银团贷款外,还提供了部分收购的资本金。

北汽并购Saab的交易前后,北市领导更是直接予以了多次政策背书,领导班子成员基本上均对汽车业进行了调研,市委书记更是喊出了“举全市之力推动北汽车产业发展“的口号。北汽近期获得的将近200亿的巨额银行授信,相信与此不无关系。据业内人士透露,北汽通过自筹、政府拨款等方式,“明年能拿到330个亿。”

如此巨额的财政投入,显示了北市领导对发展汽车业的坚定信心。但如果看北市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与国家对北市的总体定位,北市大举上马汽车业,似乎与先前的策略不那么一致。而本地新闻中一句”重新建立市汽车发展领导小组机制,及时统筹协调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无意间印证了策略发展的曲折,联想起讲话发表于09年4月,时间点上的巧合不免让人顿生疑窦。

姑且不论前日北市政府联合京西重工对德尔福竞购的失败所暴露出来行政体制在市场微观竞争中的不灵活与低效率。单就整体而言,窃认为北市目前的汽车政策把经济格局放小了,没有拿出首都应有的气魄。

首 先,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汽车业为首的现代制造业定位了适度发展的领域,符合国家对北市非经济中心的定位,也有利于与天津的差异化竞争。津市已有一汽丰田的 合资项目,如果北市仍大举发展,无疑将在这一狭小区域进一步加大竞争。尽管汽车业的差异性较大,但为什么不能让位于交通环境更加便利的津市?

再者,汽车业虽能吸引大量就业,却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极大,不利于首都经济稳定。设想一下,未来我国发生如美国一般的金融危机,北市的汽车产业如底特律一般萎缩。大量的相对低素质且高度组织化的产业工人失业,会否对政治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其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发展汽车业实际上模糊了北市产业升级的方向,甚至对发展高端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比如,政府在汽车业的大举投入如果能够用以高科技行 业的孵化补贴,能缓解多少北市相对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呢?前日国内一线投行中信证券竟因总部大楼的补贴未能落实而将总部迁回深圳,与北市发展总部经 济的规划背道而驰,但如果汽车业的投入能够转移一小部分呢?汽车业的大举投入挤占了原本能够发展高科技与高端服务业的资金。另一方面,城市的营造需要特 点。没有特点的城市,无法吸引投资者具有针对性的投入。汽车业的投入会模糊北市在国际投资商心目中的高端城市定位。其三,北市营造宜居城市的目标,显然与 汽车制造业不符。大量低端产业工人的涌入,必然会对高端人才造成挤出效应,影响北市的吸引力。北市目前空气环境较差,既是客观地形所制,也与人口容量密不可分。建设宜居城市,一方面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也通过高房价倒逼人口流出北市,但大量低端劳动力的涌入显然不符合这一趋势。

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是大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