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是快,金融中心说这个系列的完结已经过去了将近1年半。回想那段日子,我正处于人生的最低潮,一方面天天应付来自于市场的冲击,一方面用 正式的文字向国内传递地球这一边的惨状,心力交瘁。正是日志,让我有了个舒缓压力的平台,也有了现在这个重新站起来的我。
一年半的时间,国 际金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国际上过半的筹资活动都发生在东亚地区,更不用提中国资本主导下的并购此起彼伏,引得从澳大利亚到香港的亚洲投行 “战火”不断。受业务的地区分布变化,我们看到了HSBC总裁纪勤与其办公室的迁入,JPmorgan、RBS,甚至是Thomson-Reuters的 全球主管接二连三地从世界各地的涌来。危机高峰撤离的美系对冲基金,也大多重振旗鼓,大肆招兵买马,以求在重要性不断提高的亚洲市场取得先机。而这一切, 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中环的租金又涨了。
金融中心,一时让国内大小领导感到有些尴尬的话题,似乎恢复了荣光。从各地领导讲话中,金融中心一词 的出现频率如同上证指数一样,在08年4季度完成触地后,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回升。因本文是续作,主要更新这一年半的变化,就不再详述关于金融中心定义,直 接跳入对各城市的评点。
北市在完成了领导的人事变动后,值得注意的是常务副市吉林分工金融,凸现领导对金融产业的重视。另一方面,原先的金 融办公室升格为金融工作局,也符合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工作的统筹管理模式。层级的提高,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市政府对金融街的规划,也在吸 取前期教训后,日趋合理,这一点从新落成的丰融国际等写字楼的规划与国际机构入驻情况可以得到佐证,只是在落实上受困于拆迁进度而稍有拖后。但丽泽商务区 的规划,就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了。先前提过,北市应定位于金融决策与科技中心,入驻企业应以投资银行与各类资产管理公司为主,辅以中关村西区的金融信息与 后台支持类机构。表面上,丽泽商务区将目标定位于新兴金融机构,符合这一大方针,但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机构选址北市的目的!金融街之所以吸引 如此多的机构,是一行三会、财政部、工商总局、社保与未来西扩后的发改委均在此处聚集。而丽泽商务区处三环外,平常进城多有不便,无法体现这一优势。尽管 地价便宜,但金融中心不是血汗工厂,地段远比几个尾数的变动来得重要。目前丽泽的定位显然过高,应更实际地转向金融外包与会计。
机构进出 上,近期有传闻称,北京国资管理中心有意与中信集团接手中投证券,并占40%的股权。中投证券前身是老三家的华夏证券,与北京市政府渊源甚久。想法很好, 一方面解决市属企业的上市问题,一方面也帮了中信集团一个不小的忙。但此举是否会影响其他投行总部进驻北京的积极性?作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家本来没有亲 生孩子,如果条件好,很多人都愿意当养子;但突然老年得子,养子们自然会很不是滋味。目前北京没有市直属的投行,能在券商的地域监管上做到一碗水端平,在 收购中投证券后,维持这样的局面就打上了问号。领导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总想着在蛋糕多分一块。回到先前的话题,目前深圳对金融 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仍有优惠政策,北京是否考虑在政策上出台相关的竞争性政策?毕竟出走的中信证券,是北京永远的痛。
投行领域,由于金融街的 地利,各投行的IBD部门越来越明显地向北京集中,如我之前的预期。超出个人预期的是,北市在金融监管上导向性的理念促进了北京共同基金行业的爆炸性增 长。原先京沪广深四雄争锋的局面,已被打破。深圳共同基金业连遭监管层重创后,士气低落,据悉有机构已考虑北迁。上海受困于体制,长期发展堪忧,而广州的 市场规模太小。北京应趁此机会,鼓励嘉实回迁注册地,同时争取国投瑞银、融通与博时等有大量北京渊源的深系基金北迁。
外资PE机构的设立 上,北京目前采用的合资模式在QFLP没有提出之前,确有优势。但QFLP的提出,显然使得原先的格局发生反转,北市府应立即跟进。至于内资PE机构,一 如先前的预期,继续向北京集中。私人股权与对冲基金在未来储蓄脱媒化的趋势下,在宏观政策上的角色将更加吃重。如果此类机构总部设在北京,有利于国家进行 调控时的政策沟通,达到政经决策协调的效果。
进退需得当,部分商业银行、保险(不包括总部与资产运营中心)与期货公司若因业务需要而将旗下 业务迁往上海,应予以鼓励,毕竟此举符合上海的国内交易中心定位。长三角及其辐射区的高端制造中心地位未来无可撼动,而服务于商品流通的相关业务应布局于 上海,譬如航运保险、商品期货和贸易融资。北京需抓住三板建设的机遇,同时做大北交所,发展流通性较低却更具战略意义的股权转让市场。
奇怪 的一点是,尽管北京在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领先全国,这两大行业的交叉---金融信息服务领域北京却不占优势。东方财富网、Wind资讯与同花顺等龙头企业 均在长三角,与之相比,北京的天相、巨灵略显弱小。这一局面不改变,中关村西区的金融后台建设将蒙上一层阴影。
总的来说,北京在构建金融决 策中心上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又有王前市打下的坚实基础。但任何的优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王前市的开明政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效仿,比如上海。(待 续,上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