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6, 2009

双面侍卫长

最近有则新闻,谈的是侍卫长李银桥过逝后,某伟人的亲属李敏与毛新宇前往探望,并在八宝山现场引发部分群众骚动,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兴趣。

李某人暴得大名是在其与著名军旅作家权延赤合著的回忆录[走下神坛的某伟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该书刻画了大量某伟人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给群众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性的伟人形象。

在党史界,权延赤的名声与师东兵、叶永烈差不多,但是否这本书的可信度也要受到质疑呢?

我的观点是肯定的,不过问题不是出在作者一边,而是被采访人本身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

幸而有朋友在某伟人英文秘书林克的回忆录中发现这样一个细节。

在 1962年春,某找汪东兴谈过一次话,谈话内容主要是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侵蚀。他说,他发觉身边有老鼠,他提出某办公室党支部开展整风,整顿 思想作风,清除老鼠。汪东兴召开了某办公室党支部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包括了全体工作人员传达了某的意见,同时开始整风。在整风中,绝大多数同志都 严格要求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不足之处或者缺点,思想认识都有明显提高。与会同志也揭发出个别人有严重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 作风,并且有贪污和渎职的行为,此外,在他随某在外地视察工作时,曾向一些地方无偿索取各种物品的行为。虽经组织和同志诚恳和耐心的帮助和教育,但他 始终不肯做认真的自我批评,他辜负了某和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与培养。

某一贯反对特殊化,更不能容忍和姑息贪污、渎职行为。当他 知道群众揭露的事实后,便果断决定将该同志调离中南海,另行分配工作,虽然这位同志在他身边工作多年。某还从稿费中拿出几千元派人到各地一一退赔并道 歉,以挽回该同志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件事使在他身边的所有同志都深受教益。

对照李银桥的简历,相信大家都会发现什么。

李银桥(1927.9—2009.9.22),1927年9月生于河北省安平县,是武当派的俗家弟子,擅长太极拳和太极剑;1947年8月到1962年4 月先后任某主席的卫士、副卫士长、卫士长;1962年4月,李银桥和夫人韩桂馨调离前往天津工作,临别之际,某手书《七律·长征》相赠。

林克的回忆录当然也有拍马屁之嫌,但有些事情还是讲了实话。

一网打尽

本文写于2009-10-25

仔细地把Galleon的内线交易案来龙去脉扫了一遍,只有一句话:SEC此次下手太狠。

不提Galleon的老大Rajaratnam的数十亿身家。

泄露消息的共谋者档次也非常高,IBM的Moffat是公司的明星经理,原本联想收购IBM就打算请他做CEO。

Mckinsey的Kumar更是我个人非常佩服的一个合伙人,开创了“知识解决方案外包”这一领域。

联系起香港的情况,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阿

的共谋者档次也非常高,IBM的Moffat是公司的明星经理,原本联想收购IBM就打算请他做CEO。

Mckinsey的Kumar更是我个人非常佩服的一个合伙人,开创了“知识解决方案外包”这一领域。

联系起香港的情况,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阿。

梦回80年?

本文写于2009-12-17

整个事件就是一出荒诞剧。

10月22日,恒基地产与培新集团合资建设的天汇88顶层,创下每平方英尺7.128万港元的天价,刷新了 英国伦敦Hyde Park旁一处地产创下的地价纪录。社会各界一时喧哗,连IMF和ADB也在媒体热炒之后,专门发布报告表达自身对香港地产市场泡沫的担忧。那时的主基 调,是美元贬值与新兴市场的泡沫。

短短2个月,现在香港金管局局Norman Chan又一次表达了对香港金融形势的担忧,但这次的方向不在是资本流入,而是潜在的资本流出风险。港股自前期高点已下探10%有余,不少欧美的基金经理 更是早早地宣布打烊,纷纷赶往加勒比海度假。略具讽刺意味的是,2个月前泡沫的标志,天汇的天价也被同行质疑是营销手段,存在未公布的附带条款。

2个月间,发生了什么?

Dubai 的Nakheel偿债危机,与希腊的信用评级下滑。但这都不是重点,Dubai尽管深陷债务泥潭,但如今的产油国领导断不是30年前那些被石油美元冲昏了 头脑的无知酋长,只懂得将其资产放在伦敦和纽约的保险柜内,如今的他们已在石油高涨之际,留下了充足的储备。除却伊朗与委内瑞拉,OECD成员国基本不存 在刚性财政需求倒逼产能扩张的情况。Dubai的危机,实际上是人们信心在危机过后的过分敏感。

而希腊的信用评级下滑,更多的是由于希腊弱 势左派政府在国内两派政治矛盾无法调节的背景下,不得不屈从于民众过分福利的要求所引发的财政纪律涣散,而非其经济形势本身的问题。这一点,从 Ireland的危机处理结果也可见一斑。如果欧盟的介入能对希腊政府的行为有所约束,问题恐怕只是一场茶杯中的风暴。

真正的干扰来自于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它们出奇的好,好到当经济学家还在预测11月的失业率在经过季节性调整之后,应该上探10.3%,却突然扭转了趋势,下探了0.1%。好到JPM最近的报告认为4Q GDP growth应该在4.5%,几乎接近中国的水平。

突 如其来的好消息,造成了投资者的慌乱(事实上,有那么一瞬间,我也是如此)。但仔细思考,除却GDP与非农就业报告,好消息实际上主要围绕着商业库存周 期。观察近期的数据,商业库存和工业品订单均战胜了预期,但终端消费与国际收支实际上并无太大的起色。从11月核心CPI价格低于预期的涨幅,我们可以看 到需求的不振;而总是随着油价涨涨跌跌的国际收支,在刨除油价的影响后,竟赫然显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在进一步扩大。4Q的数据改善主要还是来自于产业 链的Re-stocking。至于失业人数的下降,我更愿意套用Re-stocking理论,将其解释为对企业前期过分laid off的一种补偿。11月份开始下滑的Non-manu PMI或许即将在12月临时工用工高潮结束后,对1Q的失业率产生作用。介于服务业在美国产业中的比重,其不景气的负面影响应远高于制造业的改善。

美 国的根本问题在于其自身已无法支持其强势的美元。提高如今微薄的资本回报率,要么急速地相对世界其他国家提高生产效率,要么来一次彻底的贬值。提高前者有 两个途径,一是科技革命,1973启动的信息革命就曾经见证了其威力,但一方面是各国均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的曙光似乎怎么也看不清,即 便来了,是否为美国所独享也是个问号。二则是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这一点提高与失业率的下降实际上是互相抵触。也许正如Summers所说,只有一 次大规模的贬值趋势,才能恢复美国制造业,乃至于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在经济指标上的反转,应该体现在国际收支。

基于Summers的 论点,Bernake在FOMC statement所说的keeping rate low for extended period也就好理解了。我相信10 2Q之前FED是不太可能加息,只会一步一步地收回紧急时期颁布的应急政策,甚至2010年会不会加息,也是值得怀疑的。如今的Obama断不是 Carter,而Bernake更不是Volcker。

大通胀时代即将走来,而不是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