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名侦探柯南的影响,我看的日剧大多以悬疑侦探剧为主。但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到日剧的动机,却并非刻意,而是出于对东京夜生活的好奇。
路 过东京的时候,曾经随友人匆匆走过银座后街。大概是因为很早就实行了严格的私有产权制度,东京的城市规划委实不敢恭维。看见了无数错落有致的低矮建筑,却 无缘见到传说中的香艳,心中多有不甘,暗自下定决心等够了年轻,一定要夜游东京。需要说明的是,坐落在银座的料亭与夜总会主要服务于商业活动,有些类似香 港的马会与美国的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和坐落在新宿歌舞伎町与港区六本木的娱乐设施有本质上的区别。
当一部以银座夜总会妈妈桑为主角的日剧出现在我的屏幕前,我去赏玩一番,也就是理所应当。

黑革的手札 ,读着就透出一股世态炎凉,不用猜也会将其与社会派的推理大师松本清张联系起来。米仓凉子所扮演的女主虽阴险毒辣,却怎么也不让人生恨,反而由衷地为其敢 于向整个社会体制发起冲击的行为而感动。如此的情感,在我个人的记忆中,看教父时为老考利昂出现过一次。异曲同工的是,因为更加阴暗的存在,作家将公众的 怒火有意地引向早就主角悲剧命运的体制。女主的行为一环扣一环,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做到步步事先预计,却浑然天成,给人一种黑色的成就感。
四个男人也是各有各的风情。小林稔侍所扮演的高级整形医生,举止轻浮而丑陋,却谈不上恶毒,给人一种平庸的厌恶。在日常生活中,此类人最多,虽不足以引起深仇大恨,却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当他身名俱毁之时,与护士长的真情流露反而博得了大众的同情,着实令人矛盾。
柳叶敏郎所扮演的医科学校院长,狡猾而老辣,自作聪明却可以被一眼看穿,给人一种虚伪的厌恶。身边这样的人不少,既欣赏其对于规矩的灵活应用与表面尊重,也鄙夷其内在的不良动机,还是矛盾。
仲 村亨扮演的议员候选人,善良而儒弱,明知正确的方向却无法坚持下去,给人一种惋惜的厌恶。这样的角色在描述政坛黑幕的电影中见多了,也不觉得稀奇。自信满 满抱着改造社会理想的年轻人,却最终为社会的无情现实所吞没,成为自己先前厌恶的体制一分子。虽然在尾声看到一个开头,却已经可以想象后面的结局。如日本 一般一元化的社会,知道一个人,只要不是被国民视作疯子的小泉纯一郎,基本上就明白了剩下的99%。况勇敢如小泉,其禅让之际,也能看出被逼妥协的无奈。 因其真爱的执着而短暂欣赏,却对未来浮现的身影由衷地厌恶,依旧矛盾。
最后的老头子---津川雅彦,不得不说本剧的点睛即 在此。什么是体制?津川所扮演的造王者。他无处不在,却又让人觉察不到,如同体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被每个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50年代,它是占领军司 令部;在80年代早期,他是田中角荣;80年代晚期,他是金丸信;90年代,他是渡边恒雄;跨入新世纪,他是森喜朗。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代表面孔浮现, 表面上到了从心所欲的年份,但实际上也是身不由己。田中病中被竹下、金丸与小泽的背叛,与金丸因弊案的被迫下野,揭示出没有人是不可以为体制而牺牲的。全 剧高潮就在女主预见先前造王者侍妾的一刹那,苍老的面庞与实际年龄的反差充分体现出体制对于个体的摧残,而女主预料中惶恐与随后的坚定背叛,既残酷又给观 众一丝生的希望。
我们应当从内心背叛体制,却又不得不在现实中与其做交易,如同女主重回Rodan的种种。它实在太强大,强大到我们无法承受起崩溃所带来的混乱,因此只能选择加入。最大的厌恶集中于此,但最大的矛盾同样在此。
没有希望是残酷的,有了希望却最终丧失更是,女主原口元子的命运即是如此。发誓摆脱男人的体制,却仍然要依靠男人才能短暂翻盘,即便没有尾声的警车汽笛,她也已经输了。这是在日本,一个人不可能对抗一个体制。
如果仅仅纠结于米仓换了几套顶级做工的和服,恐怕松本在九泉下也难心安。抱着赏玩态度的我,展开第一集之后,就被矛盾的漩涡深深地卷了进去。但本剧是朝日电视台45周年的台庆作品,因此即便是漩涡旁的泡沫也有些许美感。
释由美子扮演的天生狐狸精,与其水着女星的出身吻合,也算是巧合吧。剧中对商业细节的把握,虽稍欠火候,却也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时不时地还给我点灵感。而点缀其间的东京夜景(注意是夜景),也一贯经过精心布局。
开了这样一个好头,我的日剧生涯,看来还得继续。